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抗震救灾彰显“中康”精神

http://news.qm120.com2010-05-24 11:10:08 来源:全民健康网

   情 洒 玉 树

  全体医疗队员于4月15日夜抵达青海西宁。第二天早上,8位队员又组成玉树组,从西宁奔向玉树。沿途海拔最高达5050米。队伍中的两位女队员最不容易了,中途找个解手的地方都很难。一次,车停在路边等了好久不见人回来,车里的男队员忍不住去找她们,才发现由于高原反应,她们呕吐和头晕得已经无力走回来了,虽然只有短短十几米。经过18个小时、88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大家在4月17日凌晨才抵达目的地。

  玉树州残联的几位同志连夜帮我们支起帐篷,把他们的被褥分给我们,被褥不够,他们又冒着余震的危险从危房中找出几套被褥和毛毯。第二天才得知,其中 有4位同志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亲人,他们顾不上处理家里的事情,坚持战斗在救灾前线。8位医疗队员纷纷含泪解囊,把随身带的钱几乎都捐给了他们,一共5200元。这些钱表达的是大家对灾区同仁们的深情重义。我们告诉他们,1000多名中康人牵挂的心和你们在一起。

  震后的玉树,到处是残垣断壁。医疗队员们在玉树却没听到一声哭泣。坚强的玉树人坦然面对着灾难,人人默默地为震后重生忙碌着。

  医疗队员们身着神圣的白衣,分别深入玉树体育场和赛马场灾民安置点,诊伤、换药、包扎、发放药品和救灾物资、转送病人,一丝不苟地为灾民做着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饿了,就吃一口方便面,累了,就喝上一支红景天。

   心 暖 伤 员

  在中国残联康复医疗队进驻的青海省藏医院,一名藏族老年伤员出现了精神症状,大哭大闹。当地医生邀请医疗队会诊,张通院长与神外周剑云大夫及时来到她的病榻旁,诊断她患有创伤后神经症反应。通过对症状处理,患者症状初步缓解。这位藏族老阿哥哥和两个儿子在地震中遇难,还有2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也在地震中受伤,被转运到格尔木接受治疗。老阿妈日夜惦念他们,极度焦虑,王淑华护士长等4位护士深深体谅她内心的痛苦,拉着她的手轻轻安慰她:你不要担心,你的孩子们在格尔木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照顾,就像你在这里一样。在大家的耐心劝导下,老阿妈终于舒展开多日紧皱的眉头。

  藏族伤员阿桑,右肱骨干骨折伴皮肤破损,双下肢严重软组织损伤,一直卧床不能下地,十分担心留下残疾,影响以后的生活,同时还牵挂着留在玉树家人的生活,每天愁眉不展。为了让阿桑安心配合治疗,医疗队的4位护士经常陪他聊天,队员们还教给他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方法,以避免骨折后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医疗队员们的关心,使阿桑树立起了康复的信心,驱散了他心中的忧愁,逐渐恢复了他那康巴汉子原本豪爽、开朗、热情的性格。队员们都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阿桑热情地邀请我们的队员去他的家乡――美丽的玉树,那个人们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人间天堂座客。

  一名左肱骨干粉碎性骨折伴随桡神经损伤的女伤员亟需手术,但青海藏医院骨科医生匮乏。医疗队员刘文国主动请缨,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伤员骨折的肱骨干终于完整复位。为防止伤员因桡神经损伤,造成肌腱短缩,神经传导和腕关节功能减退,曾经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假肢工程师庄建龙,物理治疗师何斌和作业治疗师黄晋三位队员通力合作,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为他制作了腕关节功能位矫形器,还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功能训练计划。没有训练器材,何斌就因陋就简,想办法利用胶布和软毛牙刷制成训练器材。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