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悟本热暴露健康科普乱状 养生讲科学不应娱乐化

http://news.qm120.com2010-06-03 16:21:55 来源:全民健康网

  张悟本“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身份被官方否定之后,招来一片喊打声,他所写的书也被各地书店下架,但这并没有妨碍全民养生的热潮,养生类节目还在继续狂轰滥炸,养生类书籍仍然高居畅销书排行榜的重要位置。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不应单纯批判张悟本,养生健康的媒体宣传、图书出版同样难咎其责。目前书市上,包括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很多书缺乏科学依据,纯粹为了追逐商业利益而出版,严重误导百姓,行业专业准入门槛亟待设立。

  大众健康书有上万种

  走走大街小巷的书店,不难发现,无论哪一家,热销书推荐总有养生类的,记者在广州购书中心4楼看到,养生保健的书籍足足占了4架。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共有2.1万余种大众健康类图书,400多家出版社介入健康图书出版。

  这几年总有新保健类图书不断涌现,获得热销,如《求医不如求己》、《手到病自除》、《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一些养生书籍还与中国古代经典挂上了钩,例如《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等等。然而,大众健康类图书出版的表面繁荣却掩盖不住种种不和谐现象。几年前,台湾所谓排毒专家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也曾在内地销售火爆,后来被证明是伪科学。而最近的张悟本似乎也在走林光常的老路。

  多数养生书作者缺乏专业背景

  “书市竞争激烈,大家第一目的是赚钱,没有多少人会考虑这书内容是否科学严谨,只要拿到图书刊号,其他就看如何包装让书卖得更好了”,一位图书出版者阿强向记者坦言,养生类图书市场泛滥,很多书缺乏科学依据,主观臆断的成分太多,有些出版商纯粹为了追逐商业利益而出版此类图书。

  曾参与医药健康类书籍编撰出版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表示,稿件把关的编辑有的没有医学专业背景,市面上养生类书籍的作者多数也都非专业人士。这无疑给缺乏科学依据的养生书浑水摸鱼提供了机会。虽然短期内那些经过包装的所谓养生书会吸引大众眼球,但时间一长,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陈超刚说,林光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期待养生书设立准入门槛

  有媒体报道,在前两年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新闻出版总署拟为健康养生类书籍的出版制定“准入门槛”,而“门槛”的设立是基于当前养生书市场的泛滥。但记者了解到,直到目前,具体的措施都未见出台。陈超刚认为,出版机构应该请专业人士把关,确保图书的科学性,同时希望“张悟本事件”能成为一个契机,推动养生书准入门槛的设立。陈瑞芳也表示,出版机构推出医药健康类的书籍也应让专业人士进行把关,比如请医生专家参与审稿等,否则让普通市民自己去辨别书中讲的养生观念是否正确,似乎很困难。

  养生观念不应娱乐化

  记者发现,在谈到为何选中张悟本上电视谈养生,电视台有关人员表示就是看中他言辞诙谐幽默,养生观点“标新立异”,这也吸引了无数观众追捧。

  打假人方舟子表示,在健康方面最不应该追求“另类”,那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主流医学虽然在某些问题上有可能出错,但总体上都是经过无数专家的研究、有无数科学证据支持的,和只靠某一个人信口开河的“另类养生”相比,出错的可能性极低。陈超刚、陈瑞芳两位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都表示,医学是严谨的一门科学,不应将其娱乐化。

  膳食只是辅助作用

  记者发现大多数的养生保健类图书都有一个共性:打着中医养生旗号,宣扬吃药副作用大,同时夸大人们日常行为对身体的危害。从事多年中医保健工作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陈瑞芳教授向记者表示,中医养生包括心理、运动和食物养生这几个方面,食疗只是中医养生中的很小一部分,却被张悟本夸大了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陈春明表示,得病还是要吃药,现在有一些人总说这个药不能吃、那个药不能吃,这个病的副作用全是药带来的;但实际上,任何药都是有一些副作用的,就像俗话说的“是药三分毒”。

  陈瑞芳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买养生书,看病养生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本市医院的治未病门诊、营养保健门诊都可以给大家提供养生专业指导。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