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爸爸节,网民盛传草根节日
实习生 顾维 记者 马进
http://news.qm120.com2010-08-06 13:59:4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市民反映
有人喜欢有人嫌
对于各种铺天盖地的人造节日,市民观点各不相同。宝带小区的唐女士告诉记者,这些“乱七八糟”的节日,她大部分都不知道,也根本不想知道,她只记得一些传统的节日。传统节日才有意义,网络文化催生的节日比较浮躁。“就拿‘爸爸节’来说,无非是个谐音而已,就过节了,太假。”
泰州游客童观点则与唐女士不同。她说,节日多了其实蛮好的。无论是“爸爸节”还是“父亲节”,无非都是希望我们关注一下爸爸,向父亲表达问候。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通过节日来纾解压力,增进交流未尝不可。童说,她本人的感受是,不管过不过这个节日,都会被节日的氛围所感染,让她觉得很愉快。
市民史先生认为,节日太多了,频繁过节,会冲淡节日气氛。“像这样过节,以后大家都不会再重视节日了,毕竟物以稀为贵。”
学者观点
节日要悠着点过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吴林斌告诉记者,在传统社会,节日是用来计年、标志时间的。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节日很重要。那时生产力低下,很多人都盼望过节。因为过节时生活水平要提高很多,且每过一个节就意味着时间流逝,也是对人们珍惜时间的一种提醒。
“随着网络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新版节日渐渐壮大。很多年轻人追求新奇,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通过节日来引起话题,通过交流来释放心理压力,这其实多数是基于一种凑热闹,但的确使得‘节日’出现了过多过滥的趋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文化影响力比较强,对节日应该有量的控制,不宜过多过滥。应当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创新。一方面,对于一些缺乏文化内涵的节日,不宜提倡。而像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国家用放假来纪念,正是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值得我们传承;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节日,还是可以提倡的,也算是一种创新。如‘爸爸节’这样的新版节日,无非是提醒子女孝敬父母、关心父母,意义还是不错的。”
吴林斌认为,新版人造节日之所以近年来渐趋流行,不乏商家炒作和推动。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跟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