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血荒”现实拷问:是爱心稀缺还是制度“贫血”

http://news.qm120.com2010-11-08 11:17:3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另外,社会诚信与爱心文化的缺失也被认为是一大原因。“尽管献血对身体健康无害,但很多人对此并不相信,相反,一些乱七八糟的保健理论却非常盛行。”南京市脑科医院院长张颖冬深有感触地说,出于种种顾虑,坚持义务献血的固定人群不多。人与人不信任,自然就不愿意去献爱心。

  不过,分析“血液紧张”的深层次原因,大家共同指向了制度“贫血”。“突发性灾难发生后,献血车前排起的长队说明,我们真正缺少的不是爱心,而是更完善的制度。”一位被采访者对记者说。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这是法律规定。不过,一些献血者表示,献血“一捋袖子就成”,而用血却麻烦很多。南京大学教师刘泽华从学生时代起就经常献血,但这两年歇了下来,原因之一就是用血报销手续非常繁琐。“我一个同学南大毕业后,去了外地工作。因为规定在哪个血站献血就要在哪个血站报销,若要报销便得两地跑。”

  另外,关于献血年龄的硬性规定也显得有些过时。1998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傅强认为,《献血法》颁布时的国情和现在不一样,现在人的身体状况完全可以调整到60岁。国外就有到65岁的规定。“这个55岁的规定,限制了很多献血人群。”

  现在,陈余春手上有40多个“本子”(献血证),还动员弟弟和身边的朋友献血。不过,他认为,如果国家对义务献血再有点激励性的措施,乐意参与的人可能会更多。“比如,能不能让献血的农民工享受一次免费体检?”他建议说。刘志勇也认为,尽管无偿献血是方向,但在当前国情下,“能不能适当地给献血者发一些补贴?”

  还有一些专家,则从临床用血制度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佩娟刚从国外考察归来。她告诉记者,医院科学合理用血,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供血紧张的问题。比如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便可以大大减少手术的输血可能。倡导“自身输血”,这在国外也是很普及的做法,很多病人手术前是可以自身输血备用的,比如孕妇在临产前3个月献一定量的血,以供紧急时使用,也能防止外来血感染的危险。(记者 刘艳元 翟慎良)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