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网友为124名尘肺病矿工办慈善宴会 记录家庭故事

蒋昕捷

http://news.qm120.com2011-01-05 11:44:3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很快,古浪县的尘肺患者们就听说“北京来人了”。他们在村口拉出横幅“欢迎北京厨子、兰大学子和各大媒体”。尽管并不知道微博网友是干嘛的,他们却认定“希望”来了。

  古浪府也注意到这些外来者。

  从1984年到2009年,该县先后有416人到千里之外的甘肃酒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金矿、煤矿打工。后来相继有人出现尘肺病症状,最新统计的尘肺病确诊病例为157人,甚至超过了周俊山和“北京厨子”掌握的数字。某种程度上,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愿意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北京厨子”跟官员们谈了自己的设想。

  官员们不太明嘛要花钱吃饭:“要不开个联欢会,请明星给老百姓唱唱歌,来个慈善义演?”

  “这个太土,”“北京厨子”直言不讳地说,“你们上学时学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吧?”

  官员们点点头。他们终于搞清楚,“北京厨子”是想通过一场慈善宴会,在网络上引发一场“全国性救援”。

  救助行动也似乎是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随着救助账户的开通,网友们的捐款通过银行或支付宝流向古浪;宜黄拆迁事件中钟家的小女儿钟如九捐了1000元;曾经开胸验肺的河南工人张海超也在帮着联系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职业病防治公益网的负责人邓江湖从成都飞过来,试图提供法律援助……

  不过,“北京厨子”发现,此时自己的微博已经不像出发前那样受到关注,有时回帖不超过20条。

  按照原计划,他的团队要给每个尘肺病患者家庭做一段访谈。“北京厨子”设想,5条微博足以讲一个故事。这样一来,网友们看到的就不只是“124”这个抽象的数字,而是124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家。

  冰冷的现实把这些都揉碎了

  每个参与访谈的都会提起“银月儿”,这就像是童话里女主人公的名字。

  现实中的银月儿却是一位45岁的妇女,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不少。2009年,她的丈夫杨自虎因为尘肺病死去。

  纪录片编导小朱是个80后,他总爱跟人提起银月儿:“来,我跟你讲讲银月儿和老杨的故事。”

  银月儿和老杨是遵照父母之命结的婚。婚后,老杨买了一套冲洗仪器,走街串巷给人拍照挣钱,每张五元。银月儿每次要求照相,老杨总是说,没底片了,下次吧。结果,一张都没拍过。

  1997年,老杨到金矿打工。再后来得病了,躺在床上,没事就摆弄手机。

  “就是这个手机。”银月儿把手机递给小朱,小朱打开相册,里面有老杨躺在病床上的,也有老杨拍银月儿吃饭的。最后一张是老杨给银月儿做的大头贴,下面写着“love”(爱),用玫瑰花体字写的。

  银月儿看着前面的照片,哭得一塌糊涂,看到最后一张突然笑了。她请小朱把这张照片设为手机桌面。老杨没有告诉她,那个英文符号是啥意思,他只说这是玫瑰,是我对你的祝愿。老杨啥都没留下,死之前只托人给银月儿买了一支玫瑰。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