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食品安全官方微博引关注 上下联动成监管利剑
曹健、马姝瑞
http://news.qm120.com2011-06-28 11:31:0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当前群众对食品安全非常敏感,往往带着怀疑的眼光看食品,有些怀疑并不准确,而这些疑问如果得不到权威解释,‘不信任’就会愈演愈烈,甚至演变成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只要解答好一个问题,通过看帖、跟帖、网络转发产生的‘放大效应’就不可低估。”马如林说。
今年5月,不少银川市民反映西红柿用水清洗时会掉色,于是怀疑是不良商家用染色剂染红西红柿所致,很快引起了一定的消费恐慌。网友们纷纷在“@银川食品安全”发帖,“西红柿又‘掉色’了。新鲜事真是让人应接不暇。赶快介入进行调查,给大家一个交待。”“西红柿掉色还真是没见过,不会是苏丹红染的吧?”
看到微博留言后,银川市农牧等部门立即调查检测,最终发现,所谓的“西红柿掉色”是温棚作物人工授粉、点花所致,其中用于点花的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而红色素是用于标记的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都属可用于作物生长或合法添加物,不影响食用。
如何第一时间让群众知道结果消除不良影响?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调查结果,“@银川食品安全”对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微博直播。网友“sunny-夏绿”看了微博直播后说:“哦,原来是这样,看来‘染色西红柿’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
“传统媒体需第二天才能见报,网站也需要一个新闻制作过程,而微博现场直播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避免了事件进一步发酵产生不良影响。”田丰年说。
【延伸链接】网络问政更需政府主动“俯身”
翻看着一条条微博、一句句评论,记者发现网友之所以给“@银川食品安全”以“最具诚意食品安全微博”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微博所代表的食品安全主管部门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始终是以平等的“口气”和网民沟通、探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根据线索,迅速对一批受质疑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调查,执行力果断、迅速,没有让微博成为“花架子”,每件事都能够“给大家一个交代”。
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白军生说:“在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下,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确有不少意见建议,网络上的反映尤其激烈,需要我们畅通渠道、认真聆听,即使是批评、质疑,我们也把它当作是一种鞭策、帮助,切实履行好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
“虚心接受您的批评”“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到的地方”“对不起,回复晚了”……类似这样一句句诚恳地话语让网民对“@银川食品安全”的态度从不信任到信任,再到沟通探讨、出谋划策。网民“VERY罗小豆”说,“@银川食品安全”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有行动、有想法、不回避,真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高原马铃薯”发帖说,“食品安全微博能真正成为一个和百姓交流的平台,目的就达到了。加油!”
红网网民“郑渝川”认为,官方微博实际上是网络问政、政民互动的平台,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要切忌说官话、摆官架子,应该主动“俯身”,以平和、诚恳的态度面对公众,与公众交流。只有通过提高微博更新频率、主动披露信息、改善图文表达水平,才能赢得网民“给力”的最高赞赏。反之,如果微博只是流于形式、无所作为,就会被网民“拍砖”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