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族”悲催何人解
时言平
http://news.qm120.com2013-01-30 11:52:38 来源:全民健康网
“90后”“00后”迅速成长,“80后”最年长的已经33岁了,其中不少人成了“被催族”。“被催族”,指的是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却没有“成家立业”,因而受到父母或亲人的催促的一群人。有些人甚至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父母要求。他们恐惧回家,恐惧过节,更恐惧家庭聚餐。调查显示,有七成的“80后”自称是“被催族”。
被催着工作、被催着结婚、被催着生孩子……对于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恐怕是过年回家最让人头疼、却又难以逃避的“紧箍咒”。诚然,父母亲友的这种关切,由来已久,只不过在当下社会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显著而已。
“被催族”们感到被催,首先是代际间生活方式的碰撞。随着年起一活方式的愈发独立,每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有自主的思考和计划。他们厌恶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展开自己的人生,尤其厌恶家人对自己生活的安排和干预。一方面理解长辈关切的善意,另一方面又排斥或粗暴或软暴力式的干预,这种纠结之下,悲催之感油然而生。
除了代沟,同样与当下青春遭遇的窘境有关。成家立业,不仅仅是长辈们的期望,同时也是年轻人共同想往的目标。但成家立业并不仅仅是愿望和想象,而是关系到财富的积累、地位的上升、生活的保障……原始资本的积累,以及生活抗风险能力,往往成为成家立业的前提条件。爱情之于情感,理想之于职业,虽不矛盾冲突,但生活总还是离不开烟火气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直面当下,直面责任。
也许,结婚并不要住多大的房子,办多么奢华的婚宴,但总需要一处安身之所吧,可当前的房价,有多少年轻人承受得起;也许,理想实现的平台不必有多大、上升的通道也不必多宽畅,但总得有所盼头有所变化吧,可当前的紧张的就业环境和逼仄的上升通道,又有多少年轻人在职场步步为营;也许,生孩子花不了多少钱,也不必非得给孩子准备多么优厚的家底,但最起码的抚养投入还是必要的吧,可从面对当前孩子们差异化的起跑线,又有多少人能够有信心让孩子降生……现实的窘迫,以及未来的不可确定,加上生活中处处充满风险,年轻人们的忧虑和畏缩,何尝不是青春无力的显现。
过年回家,面对父母亲友的关切,多少“被催族”颇感无奈。而这种无奈的集中显现,则是同辈人聚在一起时的牢和抱怨。悲催的境遇,造就了“被催”的被动与尴尬。无论是实现长辈的期望,还是接近自我的期待,都显得那样的无力和局促。“被催族”的悲催,不仅仅是代际间生活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碰撞,更是窘迫青春的无奈。多给青春一些机会,“被催族”们就能多些从容和自信,少些被动和困窘。
悲催的“被催族”,不过是代际碰撞与青春无力共同下的蛋。而要消弭这种被催,不但需要“被催族”们与饱含期待的长辈相互沟通和理解,更需要通过社会的改变,让青春由无力变有力、由局促变从容。唯有如此,催促的关切才能饱含温情,而不至于成为难堪的干预。
“被催族”的悲催何人能解?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依靠年轻人主动的沟通以求理解,更多的努力以求改变。当然,对于长辈们而言,也需要尊重晚辈的独立和自主,理解他们的处境。至于社会,则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释放更多青春向上的通道、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只有将青春从过度的重负中解放出来,个体生活的展开和人生脚步的迈进才能够更加从容,才能免于陷入“被催”的被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