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超半数人生病后依赖“自诊”说明什么
韩妹
http://news.qm120.com2009-07-10 15:56:14 来源:全民健康网
这也使得“医改”成为近年来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通过“医改”,当下的医疗体制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诸如药价虚高,大医院人满为患、服务差、挂号难、费用高、医疗纠纷不断等等问题终究还没有彻底解决。所以有人说,自诊也是老百姓的无奈选择。
老百姓对“自诊”不断高涨的热情,也让一些医生表示担忧。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指出,现在网络上关于健康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错的。正确的网络健康信息应该指导老百姓怎样对待不同的症状,即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什么时候不需要去。
“按照当前中国国情,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提倡自诊自治。”黄建始认为,诊断是通过收集病人的病史,加上躯体检查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根据现有的医学科学知识,做出的医学判断,这不涉及用药和其他医学处理,但自我诊断只是自己通过收集关于疾病的各种信息判断得出的一个疾病结论,“医学诊断是一回事;用药和处理是治疗,是另外一回事”。
“自诊不是任何人凭书或经验就可以做到的。所有书对病的描述都不完全,同样一个情况,可能有10种病、50种病需要考虑。”黄建始说,国人健康素质普遍有待提高,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很难做出正确的自我诊断。
而且在当下,医生尚且会误诊,何况普通老百姓?去年,中国青年报和医生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联合调查中,88%的受访医生坦言自己曾误诊过病人,52%的受访医生认为临床医学界误诊率在两成以上;在误诊的原因上,81%的受访医生归咎于医学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多样性。
不少人也开始意识到,自诊毕竟不是科学的做法。“但这也不等于说大家一有病就得马上奔医院。”黄建始说,70%的病人并不需要马上到医院就医,有些情况是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的。老百姓可以通过学习自我健康需求管理的知识掌握这些本领,比如应该知道去医院的话,该看哪个科室,不去的话应采取什么措施。“自诊很可能让一些疾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的最终恶化,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更大的生命危险和经济负担。”
不过医疗资源在现阶段是稀缺资源,好医生几乎都集中在大医院,有人建议,老百姓身边的社区医院该发挥点儿作用。就像卫生部门的资料表明的那样,“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本是可以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的”。前往社区医院就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只是当下的社区医院似乎不尽如人意。2006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发现,仅22.5%的人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行医质量已成“医改”关键,78.4%的人感觉社区医生的医术水平亟待提高。
因此,要让民众舍弃自诊,除了改变人们对自诊的错误观念外,还要想办法改善当下的社区医院环境,提高社区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也许还可以尝试让大医院的优秀医生,也能到社区医院执业。总之要达到一个效果,让老百姓觉得去社区医院比自诊更方便、便宜、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