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城市”的全民医保实践(上)
http://news.qm120.com2009-07-31 09:53:21 来源:全民健康网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医疗保险处处长沈华亮也认为,通过把门诊费用绑定给社康中心,不仅可以真正实现社区首诊负责制,更实现了“社区门诊统筹”。也就是把门诊费用按人头定额包干给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在社区范围内实现门诊共济互助,同时充分调动了医疗机构控制费用的积极性。对于用不完的费用,要结转到下一个月。出现超支的社康中心,再动用全市统筹的1元调剂金,根据对医疗机构的考核分数,确定补偿比例。对于社康中心,绑定的人越多、人气越足,就越能通过服务获取收益;对于年轻的农民工,则能解决他们主要面临的门诊小病问题。据统计,目前,深圳市农民工医保的门诊报销费用可以达到71%。
芮新明认为,为农民工量身定做的农民工医保,首先,投保的门槛不高,与公司以前为农民工上的医疗险种相比,一个月就能为企业节省600多万元费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员工的医疗福利待遇并没有明显降低,门诊和社康中心捆绑后,大家看病也非常方便。可以说,农民工医保让来深圳的打工者真正得到了实惠。
医保回款实现预付
农民工医保制度的实施在让广大农民工受益的同时,也让深圳800多家由各大医院院办院管的社康中心得到发展。
拥有25家社康中心的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张德仁说,目前,医院平均日门诊量已经达到8000多人次,而绑定了5万参保人的社康中心就承担了3000多人次。据统计,深圳30%左右的门诊量在社康中心实现。通过医保制度的引导,农民工真正实现了小病进社区,不仅切实减轻了医院本部的压力,解决了以前得大病的农民工经常出现的赖账、逃账问题,医院也减少了损失。
不过,张德仁认为,农民工医保每月12元的保费还是过低。目前,医院25家社康中心实现盈利的不足30%,收支持平的占30%,还有30%仍在亏本。全部社康中心的收入也不足医院的1/10,很多社康中心的运营还必须由医院贴补。虽然社康中心已经精打细算,但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长、就诊意识的增强,6元的门诊费用还是不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参保人的利益和医院的正常运营。
与记者同行的沈华量马上告诉张德仁,目前,社保局正在酝酿将6元的门诊费用调整为8元,而且已经向深圳市政府作了报告。
做了10多年的医院管理者,张德仁认为,深圳市的医院和社保部门之间其实也经历了从早期的不太适应,到如今的良性互动。除了农民工医保制度和社康中心发展的相互促进,还在于从去年开始实行的医保回款预付制。他告诉记者,每个月拿到的近1000万元的医保预付金,切实为医院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主管医保的副局长黄贵权,原本是一位优秀的心脏外科医生。他告诉记者,由于深圳市医保改革起步早、基金沉淀多,因此,深圳市已率先实现了医保回款预付制。
作为深圳市社保局的特有项目,该局从2004年开始、每隔2年就对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定。通过对医疗机构职工医保**的抽查考试、医疗质量常规考核等,将各家医院分为AAA、AA、A、B 4个等级。其中,每个级别的医院都有一定的AAA比例、全市共有10家。被评定为AAA的医疗机构除了获得一定的**外,还享受上年度月均医保费用的全额预付;被评为AA的医疗机构预付80%,如果同时被评为先进单位则可提高到90%;A级医疗机构只预付70%。深圳自去年开始实施医保预付制以来,一年就预付了医保费用2亿多元。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