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拿什么与社区医院博弈? 担纲“管家”重任
http://news.qm120.com2009-08-10 17:14:11 来源:全民健康网
尽管药店与社区医疗机构的争斗尚未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但是空气中已然弥漫着十足的味。只不过,在政策的庇佑下,社区医院看似有了更多取胜的把握,除非药店能用好自己手中并不多的底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社区医疗机构中的药师数量较少,导致药学服务不足,这对于药店来说,不啻于一个“可乘之机”。
但是,这要看药店能否让药师和药学服务真正成为自己手中的底牌。
公众需要健康“管家”
虽然近几年医院、药店、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媒体在安全用药的公众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国民安全用药的知识仍然较为欠缺。而更危险的是,很多患者尚未树立起最基本的安全用药意识,如对药师的用药叮嘱“毫不在意”,等等。
北京某媒体不久前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老李因患过敏性鼻炎去医院看病,取药时他想着包装上有说明,就没有在意药师的服药交待,更没有向药师咨询用药问题。结果回家后他发现说明书上的专业术语看不懂;一种喷鼻的药也不会用;几种散装药外包装上只有每天服几次,每次服几片,没有其他注意事项和禁忌证。老李患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这些药到底能不能吃,当时也没问问药师。看着这一堆药,老李不敢用了。
其实,类似的尴尬事在药店经常发生。辽宁一位驻店药师就向记者抱怨,当他本着药师职责向消费者交待用药注意事项时,很多消费者往往只顾自己拿出说明书来看,对他理都不理。曾经就有一位消费者对他不耐烦地说:“说明书上写得明明白白,还用你说什么,赶紧把药给我吧。”有时,即便是有些消费者主动询问,也往往是问一些并不关键的问题,比如“药咋这么贵呀”什么的,对如何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大问题却置之不理。
“这种情况下,就看药店和社区医疗机构谁最终能赢得公众的信任。”一位业内人士说。他认为,安全用药意识终究会深入人心,只是在引导公众形成安全用药意识的过程中,药店和社区医疗机构谁能扮演更主要的角色,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赢得消费者。换句话说,在老百姓心目中,谁能成为安全用药的保护神,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对于药店来说,需要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细节,比如有时候要多管管“闲事”。在广州一家单体药店工作的廖药师说,不久前,他就管了这样一件闲事。当时,一位顾客来店里询问是否有“糖尿病口服疫苗”,廖药师听了立即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便问:“您说的糖尿病口服疫苗到底是什么药?”这位顾客挠了挠头说他也不知道,只是看了广告上说“糖尿病口服疫苗”刚刚问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制剂,糖尿病患者服用10天即可停针、停药。
听了这些,廖药师立即提醒他,购买这样的产品一定要谨慎。他告诉顾客,这简直是无稽之谈,目前还没有一个药可以逆转胰岛功能衰竭,仅用10天不可能让血糖稳定这么久。患者一旦轻信广告服用10日后停针、停药,很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听了他的警告,那位顾客半信半疑地离开了药店。没过几天,他又来到药店,找到廖药师连连感谢。原来他听了廖药师的话,没有购买“糖尿病口服疫苗”,几天后,他看到当地媒体报道,所谓的“糖尿病口服疫苗”其实只是普通的保健食品,功能是“辅助降血糖”,已经因为涉嫌违法虚假宣传被依法移送工商部门处理。
“其实像这样听信虚假广告宣传,来店咨询相应产品的消费者几乎每天都有。最近仅仅是打听‘糖尿病口服疫苗’的人就不在少数。”廖药师说。他表示,对待类似的“闲事”,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告诉消费者本店没有这种产品,将其打发走了事;另一种则是告诉消费者真相,并向其讲解相关的药学知识,警告他谨慎购买。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前者任凭消费者上当受骗,反正事不关己,难得落个清闲,也免得有麻烦;后者却难免吃力不讨好。有时候费了半天力气,反倒遭消费者白眼,甚至会得罪同行。不过,大多数时候,这会成为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开始。两种方式,就看药店和药师自己怎么做了。
谁能担纲“管家”重任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北京和上海的社区卫生机构正力求将自己的工作人员,包括全科医生、护士等培养成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咨询师,对居民的疾病预防及治疗、心理健康,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好居民的健康顾问。
对此,北京某连锁药店的负责人表示,如果说提供心理咨询和营养建议已经超出了药店的服务范围,那么对于“健康管理师”这个“岗位”,驻店药师则理应当仁不让。尽管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和护士相比,驻店药师少了政策上的支持。
8月4日,卫生部公布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指出,我国将建立标准化的电子病例,在保证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输出有源”的同时,满足区域范围医院之间的临床信息交换和共享。这意味着,社区医生将能通过电子病历准确全面地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包括疾病史、用药史,等等。而这对于驻店药师来说,在电子病历不开放的前提下,则要困难许多。
不过,驻店药师的优势在于有更多的“健康武器”做后盾。据了解,目前很多连锁药店非药品类健康产品在总品类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0%~40%。而且随着“大健康”经营模式的普及,相信越来越多的健康产品会出现在中国连锁药店的货架上,美国的CVS、Walgreen等连锁药店,药品所占的比重已经非常小了。
在老百姓大药房北京广渠门店,记者看到,保健食品、药妆产品、医疗器械等占据了超过1/3的店面空间,且多采用专柜的形式;在金象大药房,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找到来自日本等地最潮流的美容和健康产品,而这些在社区医疗机构是见不到的。“居民在社区医疗机构享受医保带来的好处时,也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上述连锁药店负责人说。
与社区医生“只卖药”不同,驻店药师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健康产品,其眼界更开阔,能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健康方案,从美容到,从疾病预防到疾病治疗,从营养补充到中药调理,药店的健康方案不仅包括建议,也包括产品,当然,一切的前提是驻店药师有足够的能力。
药店和社区医疗机构,二者究竟谁能最终成为居民真正的健康顾问,恐怕这个题还需要老百姓自己来解。
“管家”自身先要“健康”
有观点认为,社区医疗机构虽然有零差率、资源投入、基本医保倾斜等优势,但实际上它并没有想像中强大。的确,这些政策在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但是药品零售行业的信心不应该来源于对方的“弱小”,而应该来源于自身的强大。
更何况,社区医疗机构依旧来势凶猛,药品零售行业也未见得足够强大,盲目的信心和心存侥幸仍然需要“避之唯恐不及”。
“社区医疗机构正蜕变为全新的对手。”一位业内人士惊呼。根据新医改政策,3年内将改善37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财政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意味着,在与药店竞争的时候,医疗机构的网点数量和网络规模将不再是问题。与此同时,社区医疗机构自己也在探索新的经营道路,如推行健康管理、打造中医特色、走进社区等,立足于“居民健康顾问”的定位,而不再只是单纯的“看病”、“卖药”。据了解,目前上海正在进行社区卫生前瞻性实验,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建立 “社区综合健康家园”,对社区居民的慢性病进行综合干预。
然而,在社区医疗机构求新求变的同时,驻店药师似乎仍然不能成为药店与之竞争的底牌。日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规范药品零售企业驻店药师行为,消除驻店药师一证多用、一人多岗等现象,该区236家药品零售企业的驻店药师与主管部门签订了《驻店药师履职承诺书》,要求驻店药师保证在岗在位,绝无兼职行为;严格驻店药师在岗挂牌制度和驻店药师离岗告知制度;驻店药师不在岗时保证不销售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驻店药师要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责任,保证一定在职在岗,绝不兼职。
此案例令人欣慰的是对驻店药师行为的规范,但却同时反映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药店的驻店药师直至今天还仍然纠结于行为的基本规范,纠结于“一证多用、一人多岗”等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要成为社区居民安全用药的保护神、成为健康管家,药店和药师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