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双向转诊效果不大,困惑不少

http://news.qm120.com2009-11-19 10:12:5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医改

   利益分割成瓶颈

   社区卫生机构运转难,大医院下转缺动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分属两家,这就涉及利益分割问题。”太原市卫生局妇社处副处长徐计宏认为,二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也是双向转诊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着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任务,但实际运转起来确实很难。”在社区工作仅一年的赵国起感触颇深:“我们现在干的最多的活儿,除了入户随访巡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外,就是病人带着大医院开的药过来,我们给输输液,收点服务费。一个月下来,站里的总收入不过四五千元,而政府拨付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又很难及时到位。我们站是公立医院办的,好歹工资有保障。一些个人投资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存在挣钱养活自己的问题,好不容易来个病人,哪能轻易把人转走,只不过限于自身技术条件不足,才不得不将病人转出。”

   对此,徐计宏坦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实现收支两条线。如果实现了,其趋利性会相对减少。”

   “社区上转有保留,大医院下转更没动力。”从事医药行业多年的韩卫平分析道:“很多人找专家求治的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对大医院来说,这些病易诊易治,为啥要主动转下来,除非医院的床位太紧。我外甥在医院做完阑尾手术,想转回社区输液,大夫却说,不在医院输液,出了问题他不负责。”

   太原市中心医院社区培训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从大医院下转还不顺畅。由于培训不到位,大医院的大夫很少有下转意识,是否转回社区,完全在于病人自愿;而下转后,社区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保证医疗的连续性,也很难让人放心。况且病人到底该不该转诊,还缺乏严格细化的标准,如果该转,是否转诊了,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用制度改变习惯

   完善配套措施,消弭利益壁垒

   “大医院确实有一些优秀的专科人才,但在处理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多发病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差距并不大。”采访中,徐计宏表示:“双向转诊要确实‘转’起来,关键靠老百姓转变‘有病就去大医院’的惯性思维,明白真正的健康守门人是谁。当然,这种转变有赖于政府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从政策层面加以积极引导。”

   首先,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打消居民到社区首诊的顾虑。应尽快落实社区公共卫生项目补助政策,提高社区人员待遇保障,建立家庭责任医生制和团队服务模式。同时,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让社区医生能定期免费到对口大医院实践。可通过医师多点执业、职称评定等政策倾斜,鼓励优秀医科毕业生和大医院专家下沉社区,吸引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社区医疗。

   其次,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增强双向转诊对百姓的吸引力。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通医保,把家庭病床等特色服务也纳入社会保险支付范畴。在不同级别医院就医实行不同的个人自付比例,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要是在社区看病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比例远低于大医院,相信老百姓会有更理性的选择。”

   最后,进行医疗资源整合,化解大医院与社区间的争利冲突。可考虑建立区域性医疗集团,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技术、信息等多种资源共享,或鼓励公立医院自己创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果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从属于大医院的,无论上转、下转,‘肥水’都在自家田里,转诊的利益梗阻也就消除了。”记者 邬帅莉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
医改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简称。备受关注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经4月6日新华社发布。新医改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