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健康警示 >> 正文

专家指出:心脏射血分数低于35%须防猝死

http://news.qm120.com2009-08-09 21:31:1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健康焦点

  新华网哈尔滨8月9日电(记者熊琳)“预防心脏猝死,应当注重早期预防干预,心脏射血分数是评估心脏功能的关键指标,低于35%的心脏病患者须防猝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教授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全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研讨会上指出,临床医生在评价病人的心功能时,射血分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如果一个人的心脏射血分数低于35%,将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者。

  近年来,诸多名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介绍,由于心脏性猝死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无法预测等特点,因此,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后生存率不到5%。

  什么是射血分数呢?于波教授告诉记者,心脏在不停息地进行收缩舒张时才能发挥泵血功能。每一次心跳,心室内血液并没有全部射出。心脏在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血液的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时的容积的百分比在医学上被称为“射血分数”。临床中,病人在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往往伴有射血分数的降低。当射血分数值降低至35%以下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会专家指出,除了在医学上的防预治疗,关键还在于生活中的防护。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平衡饮食、降低胆固醇、防止肥胖;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原有疾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器官老化。其次,养成及时就医的习惯。尤其是在冬季,当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应当立即就医,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此外,定期体检也可以发现一些具有发生心脏性猝死潜在危险的患者。

  对于射血分数低于35%容易发生猝死的病人,于波教授认为,临床上当危及病人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时,药物治疗通常难以奏效,医学界认可的治疗方法是电击。如果不能及时给予电击,病人可能很快死亡。对于这类患者,专家建议在患者体内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以预防猝死的发生。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