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养生?
http://news.qm120.com2011-09-29 13:06:24 来源:全民健康网
张悟本、马悦凌等大师出事以后,政府开始尝试用“资质”这个条件去区分和界定谁该有养生的话语权。这个政策一出台就引起很大争议。争议的结果是无结果。你只能试试,因为谁也没有更简单正确的方法。这就好像求职,一万人都说自己有能力,而你只有一天时间找到一个人,你只能摆出很多门槛和条件去筛选。这可能真的会让你失去你要找的人才,但至少你会找到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人才,并节约大量时间。
对于出版界而言,很多之前很火的健康书出版商变得更谨慎了。不惜自提门槛、请专业人士审稿。自律加专业正在去除糟粕,还原养生的科学面目。
养生新方向
近年科普这个词又火爆起来。它在80年代曾经也很受关注过。那时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知道《十万个为什么》。很多杂志里也有非常好看的科学、科技知识文章。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功利实用主义盛行,科普这个词被慢慢隐去了。孩子们忙于学习没时间看讲科学的“闲书”,报纸杂志里的科技版块也都被手机和电脑新趋势所占据。
但是,随着科普重新回潮,我们发现,这个词首先影响到的领域里,就包括中国养生。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又当属出版业。大家都知道去年之前,国内卖的比较好的书几乎都是健康养生类图书。可是09年开始,这种现象有所松动,09年出版的《吃的真相》,春节前一天网络搜索量竟达到十几万次,一跃成为搜索热词。随后,各类媒体上都能看到云无心与某些养生大师辩论的科普文章。科学松鼠会再接再厉,又出版了《吃的真相2》和《健康流言终结者》等书。虽然讨论的问题差不多,但这类书与之前那些讲养生的饮食书和常识书气质完全相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多是被放在科普这个门类之下的。
有人说养生是中医,是经验之谈,而科普是西医,是科学实验数据。于是乎谁更正确谁更实用成了网络大讨论的经典论题之一。其实,科普的回潮并不意味着科普会终结养生,因为经验和数据,可以很好的结合。
就拿穆拉德为例,他就是一个想把中西医结合起来的人。上世纪80年代,穆拉德在雅培担任研发主任,一位同事的太太患乳腺癌,到香港用中药治疗很有效。1988 年到1990 年,穆拉德连续3 年前往香港中文大学访问讲学,又亲眼目睹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更坚定了他研发现代中药的念头。如今,穆拉德博士在中国开设“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从事中药研究。他说:“将来会有一天,中药的发展能够造福全球的人类,而不仅仅是中国。”
《神奇的一氧化氮》一书共有两位作者,一位是穆拉德博士,另一位是陈振兴博士。陈振兴是穆拉德的朋友和学生。多年共同的研究,使他们找到了一氧化氮与中医养生的很多相通的特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神奇的一氧化氮》将可信的理论、科普的语言、通俗的表述、可用来实操的方法等诸多优点集于一身。作者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一氧化氮理论的缔造者和普及者;对中药和中医有着长达20多年研究的中国人民的朋友等身份。使得《神奇的一氧化氮》必将成为一本填补科学养生市场空白的重量级作品。两位中西方博士正尝试把西方科学与中国养生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本身也是科学。
时值诺贝尔奖颁奖110周年之际,《神奇的一氧化氮》这样一本书的出现,是否预示着2011年将成为中国养生书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将是中国人养生观念的一次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