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专家称外资在华独资办医院面临多项**障碍

http://news.qm120.com2010-09-15 10:36:12 来源:全民健康网

  将这所营利性医院称为一家融合道德的公司,或许更符合RobertaLipson的定位。“我们关注企业的发展因素如产权、利润、效益、效率,也关注感情、、社会道德、文化等医疗机构的社会功能、作用、位置和责任。要知道医院关系着人之健康和生命,但在为客户群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利润与质量并不会矛盾。”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同和睦家一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外资医院(如北京国际医疗中心、新世纪儿童医院等)也多以公司化运营。从医院的管理机构来说,基本上是董事会管理,董事会主要负责医院的发展方向和财政计划及医务人员情况的整体把关,以及聘任医院院长。院长是首席执行官(大多是学管理的或经济出身),组织整个医院的运转。医院的职能科室包括人事、财务、设备、信息和临床。此外,还设有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其来聘任科主任或帮助院长参谋选出科主任。

  仍面临**障碍

  一个令外行人不解的现象是,21年来,拥有如此先进管理模式的中外合资合作医院为何未在中国大面积“繁殖”?持积极态度的人一度认为,外资完全可以像一条“狼”,短期内可能对国内医院造成冲击,而长期来看将使得国内医院最终学习到国际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服务模式,以及对医疗技术及管理人才市场价值的重估。

  “主要是遭遇到了市场壁垒。”刘会的观察是,虽然外资在法律上可控股某医疗机构,但是,他们却进不了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无法享受到这个巨大的市场份额。

  一个一直令RobertaLipson忧心的问题是,很多中国人对和睦家的服务模式感兴趣,但非医保人群掏不起合资医院高昂的费用,无法为自己的医疗需求做计划,而和睦家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定价水平难以降低。

  这或许诠释了曾经致力于打造著名外资医疗品牌的海归人士刘常平的无奈:“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被逼无奈还是回到外国人的市场,因为只有他们有付费的能力。”此外,随着竞争者的不断进入,这部分所谓的高端人群市场份额也被逐渐摊薄。刘常平为此作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比喻:“外资医疗市场就像一棵苹果树,虽然满树都是苹果,你开始摘的都是熟透的而且够得着的果子,但当够得着的苹果摘完了怎么办?”

  除医疗保险**阻碍外,让国外投资者头疼的还有复杂的审批环节。按照《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外资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部及商务部联合审批后才能正式设立,且不能设置分支机构。和睦家在上海开办和睦家医院历时两年,其间的周折可想而知。

  “税收、医保、医疗监管等其他因素也都仍是外资进入的障碍。”王虎峰补充说。

  在多部著作中,他反复强调,对于外资办医,现在应探讨的不是一个简单地放开或不放开的问题,而是在现行法律和**框架下,能否一视同仁对待的问题,“对待内资、外资,最重要的是应有一套统一的监管方法,不应有制度外的差别”。

  而刘会的观点则异常鲜明:“希望各方明了基本概念,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外资独资办医是大势所趋。我们欢迎什么?限制什么?这一点要首先搞清楚。”他的两点建议是,应尽快放开外资,欢迎哈佛医疗集团等国际著名医疗机构来中国投资;应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让人才不因职称等评定因素而被限制自由流动。“如此,还可促进国内医改,倒逼公立医院改革。”

  据悉,国际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医疗服务市场准入方面限制较少,对于服务提供方式为商业存在的,基本上都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外资医院或诊所。

首页123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