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潜伏高手”丙肝危害严重 大众认知水平较低

http://news.qm120.com2010-11-02 11:35:0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医药资讯 危害 丙肝

  

[作者简介] 贺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专家,主任医师。搜狐健康名博。

  丙肝病毒的发现比乙肝晚,1989年丙肝病毒才被发现,在93、94年才开始大范围的检测,所以大众对丙肝的认识就相对较少。丙肝的发病率和感染率比乙肝要低一些,占人群的1%到2%,但是绝对数字在我们国家并不低的,约有一两千万。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

  ★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绝对筛除,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性虽然极低,但仍难以杜绝,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 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 性传播: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者属高危人群。

  ★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 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形式,就拿血液传播来说,并不是只有输血才属于血液传播,抽脂、整形、穿耳洞等一些创伤性或皮肤黏膜损伤性美容项目,在操作中都会或多或少接触到血液,一旦器具未经严格消毒,被传染的风险就会成倍放大。

  丙型肝炎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超过50%)、肝硬化肝癌,潜伏期为2周—6月,平均为40天。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急性丙肝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现在有比较规范的治疗方法,称作基本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就是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或者干扰素口服治疗,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可以用短效干扰素,也可以用长效干扰素,临床上长效干扰素相对于短效干扰素来说疗效更好一些。

  现在能够进行基本治疗的病人比例比较低,并且丙肝的治疗适应症需要很好的掌握,丙肝的适应症比乙肝的要少一个指标,就是不用看转氨酶,只要抗体阳性、RNA检测阳性,有这两条就可以进行治疗,治疗应答的情况也比较高,能够达到70%左右,所以这个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疗效也能够比较持久。

  丙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旦感染以后85%左右会变成慢性化,如果感染乙肝慢性化率只有5%,而感染丙肝的慢性化率则可达85%,这个比例非常高,所以丙肝不治疗大多数都会变成慢性化,所以对丙肝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就更重要了。据临床资料,丙肝每年大概有10%到15%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有1%到7%可能发展成为肝癌,这个较高的比例恰恰被我们忽略了。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曾经就一般公众和到医院就诊的人员对丙肝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人们对于肝炎的印象在逐渐加深,对于听说过这些病或者有一些了解的人比例相对来说比过去有所增加,但是对于丙肝,人们认知的水平仍是很低的。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真正了解丙肝、知道丙肝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主要的症状特点是什么,这样的人大概总的统计起来也只有1%,认知度很低,这也提示,医疗卫生卫生机构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加强。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