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资源保护与过度开发“赛跑”
崔芳
http://news.qm120.com2010-12-15 11:12:20 来源:全民健康网
产量少:长达10年的告急警报
这不是藏药材首次发出求救信号。
早在2000年7月拉萨市举办的关于保护和开发濒危野生藏药材资源研讨会上,专家就对全藏区范围内已处于濒危的动物、植物、矿物药材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列出濒危藏药材65种。其中,一级濒危藏药材有25种,如人们熟知的红景天、雪莲花等;二级濒危药材有22种,如羌活、川木香等;三级濒危药材有18种,如喜马拉雅紫茉等。加上青海、甘肃等省相继公布的濒危品种,濒危藏药材总计已占常用藏药材的两成以上。
“这些药材都是藏医药中的核心药种。10年过去了,这当中的绝大多数仍然濒危。”贡嘎罗布说,“其实,即使在半个多世纪前,藏药的产量也是很小的。这几年持续地掠夺性开发,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进行保护,五六年内将有部分品种濒临灭绝。”
保护难:起步晚前行慢
一边是猛增的需求量,一边是持续萎缩的产量,对藏药材实施保护已势在必行。而在藏医药专家的眼中,藏药材保护有两项“先天不足”。
“首先,西藏90%的藏药材来自天然药材。”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说,“对藏药药用植物濒危状况的研究与了解不够,也是藏药材资源不断出现濒危状况的诱因。”
据了解,与有2000多年药用植物栽培经验的中药学相比,藏药材栽培学的基础研究十分薄弱。在众多的藏药古迹本草学中,很难寻觅到藏药材栽培的线索,在民间也少有药材栽培的经验总结。另外,藏药材现有资源实际分布状况、药材种类与数量、存储量、资源再生能力等极为重要的基础研究还处于空白。
为了减少对野生药材的依赖,解决部分藏药材资源枯竭问题。自2003年起,西藏自治区多家科研单位联合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已在山南白堆乡里龙村濒危藏药材工种植栽培基地实现了桃儿七的人工种植栽培。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也对波棱瓜、毛瓣绿绒蒿、矮紫瑾等5种濒危药材进行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经验。
“我们还以‘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模式,将示范种植成功的药材品种在原产地向老百姓推广,采取包产包销、预付30%~50%资金的模式提高农牧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贡嘎罗布表示,这对药材紧缺问题的缓解也只局限于有限的品种。
“还有很多藏药材只能在海拔4000米~5000米生长,在高寒地区开展人工种植难度很大。”次仁巴珠曾向媒体表示。
而在人工种植难以立竿见影起效的情况下,如何规范药企,使其适度开发,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利用有限的药材生产出更多的药品,成为主管部门和药企当前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