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涨下中药材如何保质保量 专家建议建立专卖制度
http://news.qm120.com2010-12-27 16:01:21 来源:全民健康网
问题还不止于此。中药材以农产品范畴来生产,不仅有效成分无法保障,还会涉及农药残留、添加剂等问题。这也是许多人抱怨现在的中药“药效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朱邦贤举例说,比如中药白头翁,各地有20几种,只有两种能有效治疗阿米巴痢疾,还有一些是误作“白头翁”的翻白草、秋鼠曲草,均无有效成分,但这些都曾出现在中药材市场上。而作为“农产品”,中药的有效成分、分类标准等都在管理范围内。
专家们担心,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以次充好、或者无效用的“冒充品”会混迹市场,中药材源头监管失序问题会暴露无遗。
市场无序局面亟待扭转
据介绍,在日韩等国,中药材从种植到流通再到成药,均进入严格的药品管理体系。为此,朱邦贤建议,应建立中药专卖制度,从用药源头的严格规范和管理上确保药品安全,彻底扭转我国中药材栽培、市场流通的无序局面。
“建立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从用药安全的源头上保障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保健食品的质量,以达到中药材 ‘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朱邦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将中药材的专卖制度及其有效管理、监控职能的建设作为事关人民健康的大事来抓,出台相关的**和法规。
对于目前中药“涨价断货”的问题,张戬认为,可采用税收机制调控,如减少中药饮片厂、种植中药的农户的税收,减免中药流通领域的相关费用,降低中成药申报的费用和简化流程,以实现中药材和中成药不涨价或小幅上涨。对个别品种确因天灾造成大幅减产的,可适当在当年和次年给予种植**。此外针对病人,建议在同级别的医院就诊,服用中药或使用中医疗法治疗疾病的,病人的自负比例可适当降低,以促进病人更多选用中医治疗,达到促进中医中药健康发展的目标。(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