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全科医生缺口达数千人
王敏娜
http://news.qm120.com2011-07-14 11:27:1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国家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在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发展全科医生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7月7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由此,“全科医生”这个有点新鲜、又有些陌生的职业岗位,开始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实际上,10多年前自2000年开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我省就已经开始注意发展全科医生了。
目前我省全科医生到底有多少,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如何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我们距离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到社区、乡镇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实地采访,完成了《全科医生摸底调查》一组稿件,将分两期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在生活中,去过大型综合医院看病的人多会有这样的体会:挂号往往要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可诊病的时间却安排得非常紧张。
“到大医院看病,等的时间太长,看病时间很短,诊治费还挺贵。既辛苦,成本又高,如果是看寻常的病,到大医院真是不划算。”很多患者朋友都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个问题将寻到一条新的解决途径。”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有关负责人说,“国家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就是为引导百姓‘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其根本目的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
为何说他们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全科医生又称为家庭医生,一般在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执行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更广、更繁杂,肩负着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服务的职责。
在沈阳市和平区马路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的智力,就是一名全科医师。
记者前往采访,看到智力当天的工作是从接一个电话开始的。早上刚走进单位坐下来,她就接到了振兴社区居民高大爷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大舒服。
放下电话,智力马上带上血压计等医用仪器赶往高大爷家。在路上,她向记者介绍了高大爷的情况,这位老人今年80多岁了,老伴在前几年去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缺少照顾。高大爷近两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下楼不方便,感觉身体不适时就给社区医院打电话,社区医生上门为高大爷作诊治。
“小智医生,我这几天头痛得很厉害,感觉全身都不舒服。”高大爷说。
智力边拿出血压计给高大爷量血压,边询问老人最近是否在坚持服用控压药。高大爷说:“我一直在吃药,上次你来看我时,不是告诉我说降压药不能停嘛。”
听到这句话后智力放心地笑了,她说高大爷的血压还是有点高,就又开了点药,叮嘱高大爷要按时吃,自己过两天再来量血压,看看药效怎样。
从高大爷家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力开始接待候诊的患者。一位姓黎的教师说,最近他有好几次胸口闷疼、出汗,几分钟后就没事了,担心自己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在细致询问过症状后,智力决定给他做个心电图。
一上午来看病的人还真不少,智力前后共接待了10多位患者。中午休息时间到了,她的工作还没完,开始整理社区巡访带回来的居民健康资料。
智力所在的马路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共有8名全科医生,除了平日出门诊外,大家每周有一至两天要在社区开医疗卫生知识讲座,还要为一些居民做心理辅导,另外也为那些从大医院出院回家的患者做康复保健。
全科医生是离百姓最近的医生,也是最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的人,因此被誉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