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求医“扎堆”大医院 专家无奈“疲于奔命”
郎志慧 屈芳
http://news.qm120.com2011-12-01 11:34:08 来源:全民健康网
3.
“扎堆”专家号,医生很无奈
很多患者“扎堆”大医院,奔的就是“专家号”。在许多大医院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普通主治医师的号不难排,专家号却人满为患,有的医院专家不得不“限号”。
“其实有些病没必要找专家。”郑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大家总有一个心理,既然来看病,何不找专家看?”她认为,专家号和普通号费用差距不大,也是造成患者扎堆专家号的一个原因:“以我们医院为例:主治医师一个号2.5元,副主任医师4.5元,主任医师5.5元。来看病的患者一般不会在意这两三块钱的差距,自然都想挂专家号。”
患者扎堆专家号,让不少专家“疲于奔命”。
据了解,卫生部规定,医生看一个病人的时间大约为10分钟;在国外,很多医生一天只看一二十个病人。而这在我省很多大医院并不现实。
4.
“预约诊疗”能否缓解扎堆现象
采访中,省会几家三甲大医院的医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推荐“预约诊疗”。他们认为,如果“预约诊疗”能普遍推行,医院“门庭若市”的现象也能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在国外,很多医院都普遍推行了预约诊疗。比如,新加坡某大医院日门诊量达万人,但由于70%到80%为预约诊疗,医院并没有出现人头攒动的现象。
而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预约诊疗虽然能缓解扎堆现象,但寻根溯源,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才是治本之举。
这方面,我省正在不断采取措施,如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加强对基层医院医生的培养、改善基层医院的硬件设施等。但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国家医改的大方向是,90%的农村患者能在县、乡级医疗机构解决就医问题,这个目标,任重道远。③6
记者手记
今天,我们的“蹲点医院感受民生”系列报道告一段落。六篇稿件,虽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窥一斑。
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探寻真相、关注民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和追求,也是我们做这组报道的初衷。
一个多月来,从人头攒动的大医院到相对冷清的基层医院,我们随医生进手术室,农村患者看专家门诊,到病房采访住院患者。我们看到了医生的辛苦和努力,看到了医生的责任感;我们体会到了患者的不易,听到了患者的企盼。
合上厚厚的采访本,我们感触良多,一方面感到广大患者对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企盼,另一方面也深切感受到,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水平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