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血浆三大误区待消除
孟庆普
http://news.qm120.com2012-02-27 17:27:24 来源:全民健康网
小朱是山东省某市的一名公司职员,曾在街头收到一份捐献血浆的宣传单。宣传单由当地的单采血浆站散发,称捐献血浆利国利民,每次还有200元的营养费。
“献血浆和献血一样吗?献血浆对身体有影响吗?”小朱随后将自己的疑问发到网上。
“单采血浆站不是血站,是血液制品企业的采浆机构。而且很多是私营企业,这里的供浆实际就是卖浆,也可以说是卖血。国家一般在贫困地区设置浆站,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地穷人的生计。”
“千万不要尝试去卖浆,因为有可能染上疾病。即便没有染到疾病,也会终身留下不光彩的卖血记录。”
“献爱心就去无偿献血,养家糊口就去供浆。”
看到这些答案,一度动心的小朱打消了献浆的念头。
“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动,无偿献血的观念现在日渐深入人心,在突发事件或者血液储备紧张时,众多民众会伸出援手表达爱心。但同样是爱心事业——捐献血浆,很多人甚至包括政府官员、媒体记者都有认知误区,严重影响了原料血浆的采集。”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误区一:单采血浆=卖血
“献血是无偿的,而浆站要向献浆员支付一定费用,因此,单采血浆就是献浆员向浆站出卖自己的血浆;卖血就是为了挣钱,是贫困落后的表现。”一些网友这样说。
朱威认为,把单采血浆等同于卖血,贻害无穷。从个体看,导致献浆员形象欠佳,自身压力大,影响献浆积极性;从政府层面看,会导致规划设置浆站时“挑肥拣瘦”,一门心思找经济落后的地区,致使浆站设置不合理。从长远来看,这种认知误区会导致血浆采集会越来越困难,血液制品紧张的情况也会日益严重。
据分析,“单采血浆=卖血”的认知形成有一定历史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末,政府放宽生物制品生产审批限制,大量企业进入市场,血浆采集无序竞争。很多浆站单靠补偿费吸引献浆员,更有一些地方把采浆和发展经济挂钩,“血浆经济”被视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三产业。此外,单采血浆站由企业设置,单采血浆唯一的供应对象是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更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单采血浆=卖血”的认识。
专家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未对采集血浆是否无偿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单采血浆时浆站支付的费用主要是营养、误工、交通等费用,不是卖浆所得,这也是国际惯例。
以美国为例,对第1次献浆者,血浆采集中心一般会支付20美元并给一些小礼物,第2次以后每次支付约40美元,名目是误工费和交通费。由于第1次献浆者有一部分是为钱来的,所以血浆采集中心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献浆者讲解血浆用途,请患者来中心向献浆者慰问并交流等,长此以往,一些献浆者对钱的概念越来越淡化,进而加入常年献浆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