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每年至少5项新技术推广至临床
李佳萌
http://news.qm120.com2012-03-19 11:42:09 来源:全民健康网
说起医学科技,市民都会觉得它远离自己的生活,但实际上医学新发现、新进展的应用就体现在医生对每位患者的疾病诊断中。昨天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为了使先进医学研究成果能按需解决临床中患者实际存在的问题,天津出台《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规划》),“十二五”期间将重点进行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与控制,老年性疾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及健康促进模式,环境、职业危害和伤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将应用到临床中,为患者服务。
医学科技成果就在百姓身边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听上去艰深难懂,似乎与普通患者看病并无关系,对此卫生局科教处处长高辉解释,其实医学科技成果每天都在服务于市民。
以去年的一些成果为例,如全市水中含碘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天津某些地区的自来水中含碘量并不低,也就是说不宜再对这部分地区生活的市民投放碘盐,现在天津已经在含碘量较高的区域超市等地投放无碘盐。
再如,以往医学界都认为胃里出现幽门螺旋菌就是患胃癌的征兆,但国际上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幽门螺旋菌被分为很多种类型,仅其中几种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这项成果应用于临床后,一些被查出幽门螺旋菌的市民,只要不是极易发生胃癌的类型,就不需再过于恐慌,也不用定期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了。
三问题制约天津医学科技发展
关于天津医学界的科技现状,高辉处长介绍,由于经济环境所限,目前天津整体的医学科技水平低于北京、上海等地,如院士等顶尖人才不多等。就现状而言,当前天津医学科技的战略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学科建设的评价标准被划定为注重文章发表、研究生培养和承担重大项目的数量。由此部分医院领导和医院科技人员都将医学课题研究视为工作之余锦上添花的事情,当作面子工程,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同时在人才方面,现在的研究生学习体制,导致部分医学研究生们倾注大量精力只能础研究,玩细胞玩老鼠,可一旦进入行业内,这些研究生普遍存在两大短板,一是临床能力不足,解决不了临床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即学历高动手能力差;二是应用研究能力不足,担当不起针对临床问题的应用研发。此外,天津医学研究还存在着国际视野不足的问题,某项研究做完了才知道国际上的某个大医疗研究机构早已对此有了研究成果,致使出现浪费资源做无用功的现象。
高处长表示,天津此次制定的《规划》对上述问题均作了调整,“十二五”期间,天津将实施“科教兴卫”战略,将医学科技的战略方向调整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研发,从广大患者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立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随时转化到临床中去。
在人才梯队建设上,进行以应用研发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学科梯队建设,在重点学科内部选择学科带头人,培养后备人才。在科技能力提升上,天津此次建设的重点学科将注重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上多个医学专科领域中的顶尖医疗研究机构合作建设组织库等项目,借此机会,在进行天津医疗机构内部团队和技术国际化培养的同时,使国际上先进的科技资源为天津所用,扩展国际视野。
“十二五”期间完成20项攻关项目
为了让先进医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能够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那些有需求的市民,今年天津将启动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以重点学科为中心的医学中心作用,进一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天津以重点学科牵头的重大疾病预防、诊疗、康复方面联合攻关项目,让医学科技成果惠及百姓。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天津将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即各医院以研究课题项目的方式申报重点学科评选。“十二五”期间,天津计划完成20项左右的攻关项目,包括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测和应急能力研究;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和控制研究;老年性疾病防治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及健康促进模式研究;农村适宜技术研究;出生缺陷防治研究;环境、职业危害和伤害防治技术研究等领域等。与此同时,《规划》要求,在重点学科研究中每年遴选不少于5项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至临床,在适宜技术上,每年遴选不少于10项的适宜医疗卫生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