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北京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提案
http://news.qm120.com2010-01-30 17:07:25 来源:全民健康网
2、合理规划。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避免盲目扩大和增加新的医院;根据北京市两级(综合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体制要求,应将城区部分二级医院逐步改建为老年病医院、长期护理医院、老年康复医院、老年精神病院等;同时应将老年医疗机构和老年养老机构统筹规划。全市建立2~3所市级老年病院,每个区县应改建一所老年病院与一所护理院。
3、构建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1)建立一个数字化老年疾病防控体系。以中国老年康保网为平台,以老年医疗机构管理数据库、老年健康评估数据库、老年医学知识数据库、老年病专家数据库、老年疾病数据库和医疗物资管理数据库为依托,以预约挂号系统、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老年健康卡管理系统和教育培训系统为主要内容,建立数字化老年疾病防控体系。使老年人诊疗信息能在三级医院、老年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达到资源共享,这样既降低了医疗费用,又缩短了诊疗时间。
(2)完善一个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建立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慢病防治、康复护理和家庭照料为基础,以各区县级老年病专科特色医院的急性后期康复、长期照料和临终关怀为主体,以各三级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和市级老年医院的危急重症救治为骨干的三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网络。各级老年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规范的分级转诊制度,使三级综合医院不再担心病人康复治疗长期压床问题,集中精力开展老年危重症的救治;各级老年医院致力于老年病的区域管理,亚急性和康复期疑难杂症的诊疗研究,并对社区卫生中心提供指导;社区卫生中心重在慢病管理、病情评估、家庭照料、社区康复。
(3)建立三个医疗服务通道。急救助救服务通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综合医院老年科,重点解决老年病人,尤其是高龄、孤寡、空巢、体弱多病老人的院前急救与住院转诊问题。住院转诊服务通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级老年医疗机构,重点解决老年人转诊问题。通过各级老年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规范的重建,形成新的老年医疗管理模式,完成社区医生与专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专科医院的衔接。健康管理服务通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级老年医疗机构,重点解决老年人急性病后期和慢性病的医疗、护理、保健和康复指导的连续性问题,降低慢性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4)三类就医途径:第一类是能够自主独立生活、患病单一的老年患者。其就诊途径可直接到综合医院就诊,按系统疾病住不同科室。第二类是年老体衰、多病共存、合并智能和肢体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其就诊途径为急性期到综合医院就诊;急性后期和亚急性及慢性病患者到老年病医院就诊和康复治疗;智能和肢体功能残障不可恢复者经老年病医生明确诊断后到老年护理院治疗。第三类是中间人群,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到综合医院或老年病医院就诊。
(二)加强老年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1、老年病医师队伍和老年多学科人才队伍:老年病医师是实施老年医疗服务的主体。老年病多学科团队由老年病学、中医学、老年康复学、老年护理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预防医学等人员组成,在今后的三年内老年病医师和多学科团队中的成员都应接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且每年接受继续教育。
2、老年保健人员队伍:可聘用新的保健人员或是在医疗机构内调配,目前尚无可执行的老年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老年保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三年内全部达到持证上岗。
3、社区卫生全科医师队伍:在目前全科医生培养以及已经在岗社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应加大老年病知识和技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技能的培训。
4、老年医学科研人才队伍: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学历的老年医学专业技术人才。
(三)加大对老年医疗服务的公共财政投入
建立市、区两级财政投入为主、其他资金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政府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要多元化筹集资金,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支持老年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投入资金取得良好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