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龄化 我们还没准备好
曹 政 韩 璐 崔 芳
http://news.qm120.com2012-03-19 11:36:3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刘文杰委员
建立国家养老护理职业标准
“国内某大城市的一家民营养老院,拥有准三星级的住房设施,但50名护工清一色来自周边农村,其中2/3的人年龄超过55岁,小学文化程度占40%,其余都是文盲。试问,这样的护理队伍,能够担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重任吗?”全国政协委员、海关总署原副署长刘文杰称,我国的养老问题可谓“现实问题不少、长远隐患堪忧”,而最急迫的还是专业人才匮乏。
据刘文杰介绍,“十二五”末,我国老年人将超过2.2亿,到2030年将翻一番,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将由现在的91骤降至31;3000多万失能、半失能以及500多万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需要护理服务。但目前无论是社会养老机构还是居家养老,普遍面临找不到和留不住护理人员的困境。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资格的只有寥寥数万人,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刘文杰建议,应建立国家养老护理职业标准,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行凭证上岗;在高校、职业学校全面规划和设置养老护理服务的相关专业,培养高端专业人才;按照不同的从业资格发放岗位津贴,根据护理等级和护理业绩给予补贴;鼓励年轻人自愿参与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制定“谁志愿服务,谁未来优先享用养老资源”的制度。
何伟委员
扶持规范民营养老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建议,在法律、经济、政策方面对民营养老机构进行扶持,让其发挥行业先锋的作用。
首先,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根据实际情况,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地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同时确立民办养老机构的权责,在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中明确民营养老机构的规范、保障条款。相关法律法规交叉,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务系统。
其次,多方筹资,解决资金匮乏。民营养老机构本身应积极挖掘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资,必须保证运营资金游刃有余。在这方面,政府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养老机构应重点起到宣传和媒介作用,为民营养老机构寻找投资人。建议企业、个人兴办和管理非营利基金会,直接资助公益项目。政府可以定期在媒体和互联网上公布批准的公益建设和运营项目,以及社区服务项目的详细资料及对赞助者的奖励和优惠措施,供社会参考。
农工党中央
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区域规划
农工党中央提案指出,我国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缺口较大,而集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更是凤毛麟角,大型公立老年护理院不足以满足需求,老年人只能在医院、养老院、家庭之间徘徊。因病托老机构可以合理分流大医院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年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因此应加快推进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的建设和发展。
农工党中央提案建议,将部分现有医疗机构转型为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应对城市已经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医疗机构(包括厂企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直接转型为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明确其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的功能和任务,完善所需的房屋设施和器械装备,并加强医务及护理人员的培训。将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建设纳入城乡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之中,根据城乡居民需求、人口数量和医疗卫生及养老资源的分布状况,对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进行规划与布局设置,形成急慢分治、养治结合、功能互补、紧密合作的医疗养老服务新格局。
同时,要特别关注和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三无”、“五保”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因病托老服务需求。
链接
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有利于缓解养老问题
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有利于从宏观上相对减缓老年抚养压力。虽然我国未来60年内进入老年的人口现在已在国内出生并存活在各个年龄段内,未来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及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并不会影响今后60年内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的变化,然而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尽可能使未来我国人口高龄化和老年抚养比不至于过高,也是减缓21世纪上半叶,特别是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有利于在微观上相对减缓家庭养老压力。在不突破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逐步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使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适度回升,将有利于减少未来我国“四二一”家庭的比例,从家庭代际结构上增强家庭养老功能,相对减缓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等压力。
在未来完善我国生育政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过程中,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老少两头沉”的问题,即在老年抚养比上升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也上升,从而使总抚养比较快上升。但这是从很低生育水平逐渐回升到生育更替水平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它是我国在一定时期内普遍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政策后,必须付出的社会和家庭成本之一。
——摘自《新时期的老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人口研究2011年第4期 作者:桂世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