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晚期癌症患者住院难罪魁是制度

李天舒

http://news.qm120.com2012-03-26 13:36:34 来源:全民健康网

  秦金培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里屡屡住院被拒,这样的经历让人唏嘘。在上海市,每年有3.7万名晚期癌症患者死亡,他们面临着和秦金培相近的遭遇,而他们都是医保患者。为什么这些患者不受欢迎?为什么医院要想方设法将他们拒之门外?医院有哪些苦衷?患者的无奈反映了什么?这些患者就医被拒、被迫辗转不同医院的困境,折射出当前医疗体制的某些困境和复杂的医疗现状。

  “无论在上海,或者是北京、广州,大医院都不希望收治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本地的医保患者。”一所大医院的管理者告诉记者,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把这部分医保患者往外推,是被制度和现实双重压力逼迫的,比如患者太多、病房紧张、医保政策限制、上级要求的考核指标等,都是医院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表面上看,医院拒收患者,违背了医院治病救人的天职。然而,通过对个案的剖析,反映出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在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和病源“饥饱不均”的现实下,医院与医院之间、医保部门与医院之间、优质医疗资源与患者就医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在博弈的过程中,被牺牲掉的,恰恰是处于弱势的患者群体的权益。

  现象

  住院难是普遍遭遇

  “住院实在太难了。” 林海英几乎不愿意回忆当时的焦虑和两年来的经历。

  两年前,林海英的母亲被查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经侵入到周边的淋巴组织。从诊断、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一位癌症患者能经历的治疗“标准程序”都走了一遍。每一个过程都让林海英精疲力竭:要联系好的医院,找好的医生,等待择期的手术,等待腾空的病床,也等待着几乎不可能的医学奇迹。

  两年间,母亲的肿瘤数次复发并最终脑转移,林海英也从无法接受到做好了心理准备。作为终末期患者,常规的治疗手段已没太多用处了。“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母亲痛苦,必须要把她送进医院去。”林海英相信,住进医院,能获得更多的止痛手段,在母亲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而这些基本的要求,小医院并不能满足,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医护水平等都不够。但林海英发现,大医院根本不愿收治享受本地医保的母亲。在化疗过程中,林海英明白了医保对医生和医院的限制。医保政策约束医院不能乱开药、乱用药,这些限制同时把肿瘤患者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是很多一线化疗药物并没有进入医保,二是患者不愿选择医保为他们“挑选”的国产药物。

  为了让母亲住院,林海英求助于在医院工作的同学,最后勉强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争取到一张病床,虽然不在肿瘤科,但能住进医院已足够让他欣慰。然而两周过去,医院告诉他,为了提高病床周转率,他的母亲需要出院。

  最后的对策,是和医生“充分沟通”后,林海英钻了政策漏洞,办理假出院。也就是在住院满两周后,医生帮他的母亲办了一套出院手续,但其并没有真的出院,“隐身”几天后,再重新办一次住院。

  上海的晚期肿瘤患者秦金培,先后被上海肺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以“不具备救治条件”、“没有病床”等各种理由拒之门外,林海英看到这一事件后说:“只要亲属中有癌症患者的,都能体会到住院之难。”

首页123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