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低级错误”屡屡见诸媒体 做手术成修机器
http://news.qm120.com2009-12-24 09:31:27 来源:全民健康网
“低级错误”更可怕
最近,深圳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医生把一块纱布忘在患者腹中,引发了很多后遗症,患者为此多做了九次手术。事后,深圳某医院院长说:“手术后残留纱布是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
近来,类似的“低级错误”屡屡见诸媒体。例如,湖北通城县刚刚发生了“右腿骨折,左腿手术”,仙桃市又上演了“左侧疝气,右侧开刀”。这些错误虽然“低级”,但患者却承受了巨大痛苦,付出了“超级代价”。
其实,为了减少医疗差错,卫生部早就制定了“三查七对”制度。例如,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要查对病人的姓名、手术名称、切口部位、手术器械、纱布数量等。但是,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制度,却经常成为一纸空文。近年来,随着医疗需求的井喷式释放,病人数量急剧增加,一些医院的管理漏洞也逐渐暴露。有的医生盲目追求手术数量,“萝卜快了不洗泥”,把查对制度当成了累赘;有的医生一天赶十几台手术,连病历也不看就敢“单刀赴会”。如此大干快上,不出问题反倒怪了。如果医院不从管理制度上深刻反思,亡羊补牢,而仅仅是处理几名医护人员,恐怕“低级错误”还会层出不穷。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命,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对于疑难重症,医生判断不准,或者手术失误,人们一般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医生把纱布、剪子留在患者肚子里,或者左右不分乱开刀,总犯“低级错误”,就很难让人原谅了。因为这样的医生,视生命如儿戏,把患者等同于“小白鼠”。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应该的。
医生之所以犯“低级错误”,原因很多。从表面看,是疏忽大意,责任心差。从深层看,是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把做手术理解为“修机器”。如今,很多医生把医学仅仅当成谋生的“手艺”,片面追求技高一筹,而忽视了医学人文修养。他们不愿意做常规手术,认为没有技术含量,缺乏挑战性。例如,在一些医生眼里,做个阑尾炎手术就像切个臭鸡蛋,交给实习生“练手”就可以了。事实上,绝大多数病人患的都是常见病,如果医生轻视“小病”,受害的人群更广,因而也更可怕。
其实,作为医生,谁都想成为大师。但是,大师和匠人的区别,绝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精神境界上。如果一名医生把医学当成了纯技术活,就注定只能是一名匠人,而无法成为大师。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一生都把自己当成小学生,用“戒、慎、恐、惧”四个字要求自己。他每诊断一例疾病,都要周密观察,反复推敲,尽量避免误诊和差错。他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思维方法问题,更是一个对病人有无感情的问题。据他的学生回忆,张孝骞到病房巡诊时,总是带着一个小本,上面记着病人的姓名、病历号、主要诊断和特殊病情。有时遇到一个疑难病例,他还会想起以前类似的病人,翻出小本借鉴参考。这就是一位医学家的风范,善做“小事”,方成大师。
一座楼盖错了可以拆,一本书印错了可以毁,但是,惟独生命不可重来。一台手术做错了,往往永远无法挽回。因此,敬畏生命,精益求精,应当成为所有从医者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