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悲剧折射工业化冷漠 员工沦为纯生产工具
http://news.qm120.com2010-05-24 09:56:01 来源:全民健康网
泰勒主义的恶之花
柳江在富士康的PCEBG事业群(企业资讯系统产品事业群)上班,他主要负责其中的冲压环节。
在富士康,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被细分。每一个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几个动作。在PCEBG事业部的一条生产线上,女工简洋正在不停地测一块电路板的正负级。她动作很快,几乎2秒就可以完成一块电路板的测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一天要测试多少块电路板。
“只能站着,不能坐着。”她笑笑,习惯了。
站着未必更辛苦。在她旁边的一排工友,手指上带着薄薄的橡胶手套,一直在低头做电路板,这样的姿势,一保持就是一天。
同样,在富士康,一线员工的生活环节也被细分,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生活。富士康的生产是“表格化”的,不同班组的上班时间被有序地错开。这决定了富士康员工的生活也是“表格化”的,不同班组吃饭、睡觉、娱乐时间也需要错分开来。“如果白班是7点30分开始,中午12点到1点之间就是吃饭的时间。”湖北人江山说,去掉排队和走路的时间,真正吃饭的可能只有中间的20分钟,如果这个点不去吃饭,就吃不到饭了。
为了实现效率,在富士康,要洗的衣服也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送至规定的地点,每天专门的洗衣公司会回收三次。
“不用洗衣服,有人做饭,工作以外全部被他们‘外包’了。”江山说,他感觉越来越累,晚上8点下班,开始还去网吧打打游戏,现在则直接回宿舍洗洗就睡觉,江山说,时间长了,连买报纸的心情都没有了。
在“科学细分”的生产环节、生活环节共同作用下,富士康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1988年在深圳建厂后,富士康迅速壮大,目前在深圳地区的员工人数达到42万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总员工数则已超过80余万。
这种细分的生产环节、生活环节,在富士康被称为效率。它其实早有一个名字,叫“泰勒主义”。其精髓就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理论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