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称打工者心理危机严重 潜伏于很多家庭
http://news.qm120.com2010-05-27 11:00:25 来源:全民健康网
5月以来,有企业连续发生青年员工坠楼死伤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些青年怎么了,为什么会如此轻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社会各方都要反思自己在其中应负的责任,而不应忙于指责企业。”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在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特别提醒媒体,如果再不改变眼下对这类事件的密集报道和关注方式,同样的悲剧还会不断发生。
这是一亿新生代打工者的共同困境,只不过在个别企业集中爆发了
中国青年报:最近有企业连续发生青年员工自伤事件,越来越多的人把追问真相的矛头指向企业管理,您对此怎么看?
孙时进:企业一定有很多问题,但这绝不只是企业的问题。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在深刻转型,而我们整个社会对此警觉不够,这是悲剧连续发生的大背景。过去,人们为了生存而挣扎,可能宁可累死也不愿饿死,对精神心理层面的需要不太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这一代青年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他们开始觉醒,产生了很多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如果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找不到做人的价值,感受不到尊严与爱,他会绝望,也就可能会想到或选择结束生命。
中国青年报:据报道自杀员工大多在17岁至22岁之间,全部来自农村家庭。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
孙时进: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不一样,他们在城市就业,甚至他们也是在城市接受的教育,他们认同城市生活却又无法完全融入城市,是“无根”的人,身份尴尬、撕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他们承载了太多。如果我们的经济、文化和人际关系等领域的状况还是老一套,就会和这些年轻人发生越来越剧烈的冲突,而结果可能就是有的人想不开去,有的人自杀了。
可以说,这是一亿新生代打工者面临的共同困境,只不过在个别企业集中爆发了。当然,也许这个企业确实有典型性,它的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规模又特别大。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传媒,又何尝不“粗放”?当我们把企业作为“凶手”时,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不是“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