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称打工者心理危机严重 潜伏于很多家庭
http://news.qm120.com2010-05-27 11:00:25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中国青年报:媒体报道怎么粗放了?
孙时进:不是说连续坠楼跟媒体过度关注一定有关,但研究证明,自杀是一种“心理传染病”。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和不当态度,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缺乏足够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青年,可能诱发某些人的自杀行为。当许多媒体在指责个别企业管理粗放时,其报道本身也并非完全以人为本。特别有些媒体指责企业只顾赚钱,却不去想自己的报道正在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和眼球效应。
中国青年报:您可否说说,在报道这类事件时,新闻媒体具体有哪些失误。
孙时进: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将指导媒体报道作为自杀干预的六个步骤之一,并且指出了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特征,比如用头版报道或者敏感标题;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导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将自杀描述为一种流行现象;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我们之前的很多报道,将自杀原因简单化,一味地批评企业,并对自杀事件大肆地用感性的言辞渲染,甚至把选择自杀描绘成一种悲壮的反抗。这会造成一些类似处境的人,觉得可以用生命来惩罚自己不满意的对象,把自杀误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中国青年报:那在报道类似事件时,媒体应遵循什么样的新闻?
孙时进: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自杀干预联合会2008年编写的《预防自杀:媒体从业者指导》中提到,媒体要淡化自杀报道,并就媒体报道制订了一些指导原则:
1、不附加图片或视频,不将自杀方式描绘成无法解释或者浪漫或者神秘的行为;
2、不对自杀方式进行详尽描述;
3、切忌为自杀者歌功颂德或大肆渲染;
4、不要使用煽动性的标题;
5、报道标题的用词要谨慎;
6、不要报道经常有人自杀的地点;
7、关注自杀者的亲属等。我们的媒体也应遵守这些准则。一个有责任、有社会道德感的媒体,在这时肩负的重要任务,是其他任何角色都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