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扑朔迷离 媒体吁政府从制度层面反思
http://news.qm120.com2010-08-19 11:07:05 来源:全民健康网
事实上,客观公正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基础。如果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没有事实依据,就无法分清医患双方的责任,第三方调解就会成为“和稀泥”。目前,很多第三方调解机构陷入一个认识误区:“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没事就是本事”。其实,这是以牺牲事实真相为代价的虚假“稳定”。从短期看,一些医疗纠纷确实被迅速“摆平”。但从长远看,很多纠纷因为事实不清,患方一旦发现问题,还会重新翻案或者起诉,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而且不利于长治久安。同时,如果不分清是非曲直,也不利于医生吸取教训,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那么,一个理想的第三方调解机构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首先是中立性,这个机构应独立于医患双方,并与卫生行政部门无隶属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其次是专业性,这个机构应具有足够数量的医学、法律等专业人才,或者可以调用各级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第三是公益性,这个机构应是公益性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财务透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如今,“缝肛”门依然是一个待解的迷局。面对这样的公共事件,有关部门不能止于危机公关,甚至用“摆平术”代替事实真相。只有启动公开透明的调查程序,拿出令人信服的鉴定结论,才能取信于民。同时,有关部门应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惟其如此,才能避免“缝肛”门事件重演。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