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物安全还有哪些漏洞
张 昊
http://news.qm120.com2011-09-09 11:01:34 来源:全民健康网
这种校园内生物安全被忽视的现象,在全国学校中是否普遍?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她告诉记者,在跟随相关上级部门赴地方的多次生物安全督察中,她在一些学校的所见“可谓是触目惊心”。“因此,我认为此次东北农大布病事件绝非偶然,它是当前许多学校忽视校园生物安全的必然结果。”
“在实验室做蟾蜍的实验,所用动物是从市场上购买或是直接从野外捕捉来的,课堂上也不介绍如何防护,动起手来连个手套都没有。蟾蜍身上的有毒黏液、致病微生物等危险因素给实验者带来的威胁竟然被完全无视了。”
“还曾经在一所农业大专院校里看到,老师教授如何给牛接生的课程时,竟然让学生赤手伸进母牛血淋淋的产道内。这样程度的接触竟然连戴手套的防护意识和措施都没有。”
描述了骇人的所见之后,这位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目前,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源性传染病仍时有发生,部分还出现了变异的病毒株,恐怕这些都与生物危险因素对人类的累积作用息息相关。
记者采访了北京、长春、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院校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的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表示,在开始动物实验前并没有进行过生物安全培训。
郑振辉教授坦言,在北大医学部,科研型的研究生和从事科研的实验人员,需要取得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颁发的上岗证才能开展动物实验,因此实验动物学方面的培训大多针对他们开展。但是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动物实验的本科生的培训和要求则相对宽松,大多只是在课前由授课老师介绍相关知识。
“动物实验没有成功可以再做,但是如果由于实验伤害了学生的健康则往往后果难以挽回。动物实验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要远重要于实验能力。”秦川教授感慨地说。
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管
“曝光加赔钱,此次事件对东北农业大学影响是的,然而对全国的校园生物安全而言,它起到的作用却很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终于将人们的眼光拖到了校园生物安全这个迟到的话题上。”秦川教授这样评价。
在专家看来,校园生物安全被贴上“迟到”的标签主要有两层原因:一是它落后了;二是它已到必须被重视的时候了。
谈及落后,自然要有参照物作为比较。其中一个参照物便是科研中的生物安全工作,同为其使用的实验动物以及实验人员和实验场所都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我国已先后出台《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 14922.2—2011》等法规标准)。
另一个参照物则是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秦川教授解释,近些年,学校尤其是大学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大,教学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相比之下,校园生物安全工作,尤其是动物实验相关工作显然落后。对于保障老师和学生身体健康的这样一项重要工作,既缺乏科学的法律规范,也没有明确监管责任部门,这是与快速发展的教育行业严重不符的。
对于如何改变现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秦川教授建议:“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尤其是规范实验用动物从饲养、检疫到实验室使用的全程;其次,学校应设置学校生物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培训、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成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对学校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