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瘟疫——结核病
http://news.qm120.com2009-04-16 11:26:0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尽管情况不乐观,但希望仍在。利用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深入研究结核病菌与人体间的复杂作用,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开发出新型诊断技术和药物疗法。
短暂的成功
上世纪70 年代,随着卡介苗和抗生素的问世,彻底消灭结核病似乎有了可能。但随后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一场大灾难才刚刚开始。
1882 年,德国内科医生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首次发现了导致结核病的“元凶”——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它们既能在人体内潜伏,也可以非常活跃地攻击人体。在潜伏期,免疫系统会抑制这些杆状细菌的繁殖,保护人体组织免受侵扰。在这一阶段,病人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也不具有传染性。结核杆菌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在这期间,它们不会迅速繁殖,也不会使宿主发病。大约90% 的结核杆菌携带者终身不会发病,其余10% 的携带者则会饱受疾病困扰,尤其是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年幼的孩子、艾滋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化疗的病人。
在发病患者体内,结核杆菌处于活跃状态,会在免疫系统作出有效反应前迅速繁殖,并向其他器官扩散。作为一种喜欢富氧环境的好氧菌,结核杆菌尤其偏爱肺部:75% 的结核病患者肺部会发生病变,且情况各异。
随着病菌数量增多,它们将摧毁肺部,引发严重咳嗽、胸闷、咳血等症状。在结核杆菌的强力攻击下,其他器官同样脆弱不堪(活跃的结核杆菌几乎能伤害所有器官)。儿童体内,结核菌可能侵袭脑脊柱(cerebrospinal column),引起高烧,并伴随全身休克(即脑膜炎,meningitis)。如果不及时治疗,50% 的结核病患者会死亡,其中大多数死于肺部严重受损。
100 年前,面对结核病的肆虐,人类无力还击,只能将患者送到疗养院隔离,限制疾病的传播。那时,结核病又叫做“痨病”,发病区域覆盖了世界大部分地区。1921 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免疫学家阿尔贝·卡尔梅特(Albert Calmette)和卡米耶·介朗(Camille Guérin)研制出第一种可以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标志着人类开始向结核病发起反击(最初,科学家认为这种卡介苗可同时适用于和儿童,但后来一系列全面测试发现,它只对部分儿童起持续的保护作用)。
22 年后,美国微生物学家塞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链霉素,尽管有些副作用,但它是第一个能有效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瓦克斯曼的发现开启了一扇创新之门,上世纪50 年代,新抗生素陆续出现,弥补了链霉素的缺点,成功治愈了很多结核病患者。在富裕国家,医学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结核病的发病率,“疗养院”时代就此结束。上世纪70 年代,很多科学家认为,结核病已被彻底打败,将不再危害人类。但实际上,随着国际交流日趋频繁,最大规模的疫情才刚刚开始。更糟糕的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恰恰是最穷困的人群——那些最贫穷国家的人民,不久之后他们还将面对新的致命病毒HIV。
今天,首个抗结核病药物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但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仍有1/3 的人(超过20 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每年约有800 万结核杆菌携带者发病,而每个发病者每年至少会将病菌传染给10 ~ 15 人,导致结核病继续蔓延。艾滋病的暴发使结核病的威胁更为巨大。如果一位艾滋病患者同时携带结核杆菌,他的发病几率将是非艾滋病结核杆菌携带者的30 ~ 50 倍,因为HIV 会破坏免疫系统,让人体无法抵抗结核杆菌的侵袭。事实上,结核病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第一诱因。世界范围内,1/3 的艾滋病患者死于结核病,而在医疗条件极差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这一比例上升到1/2。即便能获得抗结核病药物,艾滋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依然很可能恶化——抗HIV 的药物与治疗结核病的主流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危及人体健康,因此病人往往不得不中止艾滋病治疗,直到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