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健康警示 >> 正文

胸闷胃痛,可能缘于心病

http://news.qm120.com2010-02-23 14:54:0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健康警示 胃痛 胸闷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

  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郝黎

  贾福军,医学博士,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获省、厅级科技成果5项。兼任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副主编。

  在医院里常有一群求医者,浑身不适,内心有说种不出的痛苦,去看病必定要选“三好”好医院、好专家、好设备,以为这样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可是令其失望的是,他们往往辗转了多家医院,见了无数名医,病就是没治好。最后走进精神心理科,才发现原来自己患上了心理病。

  “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中,有10%以上的人群存在心理障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说,“据调查,中医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妇科是心理疾病患者集中的前五位科室。”以消化内科为例,据统计,在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至少有60%存在心理障碍。在临床上,消化道疾病常常与抑郁症为伍。大家知道,消化性疾病与精神紧张有关。例如,当情绪发生变化时,可引起消化道运动和分泌机能亢进,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反过来,伴发的情绪问题对于躯体疾病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有经验的消化内科的医生常常会兼看“心理病”。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医生们也常常遇到不少“心理病”的患者。贾福军说,在心血管研究所,就有不少胸闷、气促甚至呼吸困难的患者,做了心脏彩色B超、运动平板试验、冠脉血管造影等,都无大问题,但患者诉说的自我感觉与“实际病情完全不符”,通常,这部分患者最终会在精神心理科找到问题所在。

  贾福军说,穿梭在各个科室的这群“求医者”,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心境变化,反而往往出现更多的躯体主诉:全身不定位的疼痛、胸闷、气促、便秘,整日就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身体上,性格逐渐变得孤僻。由于患者主诉的“身体不适”过于突出,也使得医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其躯体的疾病上,从而常会误诊或漏诊,而患者自己也不大会承认自己心理有病。

  到底是身体的毛病,还是心理有问题?临床医生发现,这里面常常会有四种情况发生:

  1、单纯就是心理问题,身体实际上没病,但患者的自我感受就是自己浑身不舒服,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酸,这就是典型的“心理有病,身体说话”的类型;

  2、身体有毛病,但实际的症状远没有患者描述的那么严重,比如患者得了浅表性胃炎就说自己“吃不下饭、胸闷、气促,感觉快要死了”。遇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给患者用点精神类的药物。

  3、身体有病,同时伴发心理障碍,比如有50%-6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卒后抑郁,这是因为大脑神经遭到损伤而直接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在国外,心血管医生甚至提出,只要第一次出现心梗的患者,都要常规给予抗抑郁的药物治疗。专家认为,第一次发生心梗时,大部分人的精神心理遭受了巨大打击,很容易继发抑郁症。因此,可以常规用抗抑郁症的药物。这一点目前在国内没有达成共识。

  4、先有心理疾病,之后由于情绪受到影响,免疫力下降,最后身体也有毛病了。

  贾福军说,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第一和第二种情况最为常见,而这群人中又以“公务员”最不喜欢承认自己有心理病,他们常常都是做了各种“无谓的检查”,还找不到病因,而医生也会推荐其看看心理科,于是他们才私下里托熟人再找精神科医生看病。

  因此,心理专家强调,凡是在医院里辗转了多个科室,看了很多医生,做了各种详细检查都找不到病因,或者说医生认为患者的病情远没有其描述的那么严重,而患者自己确实存在不能忍受的不适或病痛,应考虑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