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水厕”和鱼生导致肝吸虫病高发
刘妍
http://news.qm120.com2010-08-13 14:23:51 来源:全民健康网
今年全市将完成无害化户厕500户改造,政府还将引导侨资投入改厕工作
在五邑地区河网纵横、水系发达,各村鱼塘上盖个公厕,污秽物直接排放至鱼塘现象屡见不鲜,殊不知这种农村习以为常的现象却是肠道传染病、肝吸虫病高发的罪魁祸首。
记者昨日从江门市爱卫会获悉,改厕工程作为今年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的民心工程,在各级财政、侨资等多方面支持下,今年年底,全市改厕项目将完成无害化户厕500户改造,其中市财政补助户厕改造300元/户,村级公厕政府补助2000元/座。
背景:
“水厕”+鱼生染肝吸虫
江门五邑地区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村内厕所一般为“水厕”,即鱼塘上盖个“露天粪缸”,粪便无须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成为鱼类天然食物。而五邑人酷爱吃鱼生,将鲜活的鱼捕抓上来后,直接将鱼肉切片点酱油吃进口中。恰恰是这种看似纯天然的生活饮食方式,却是五邑地区肠道传染病、肝吸虫病高发的首要致病因素。
江门疾控中心近期曾做过一个调查,抽查集中在蓬江区进行,从棠下、潮连、荷塘、杜阮、白石各挑选1个村进行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平均感染率在20%以上,其中棠下、潮连的村感染率比较高,而在开平、鹤山等传统水乡地,村民视吃鱼生为人生头等乐事的区域,肝吸虫病发病率更是高达四成。从流行病学角度而言,肝吸虫病高发原因可能就与这里的人长期酷爱吃鱼生密不可分。
现状:
改厕建设速度需时30年
江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李永辉副主任介绍,江门市有11400多个村,截至目前,仅有223条市级卫生村、85条省级卫生村,省、市卫生村数量大约仅占全市村数量的2.6%左右。与周边地区如佛山、中山等地相比差距较大。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心以改厕为突破口,大力改造农村厕所,实现卫生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统计,至2008年,江门市81万农户中,近60万农户已新建改建卫生户厕,卫生户厕普及率为74.18%。2009年,中央、省、市给予补贴共在江门市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600户,按目前的户厕建设速度,需要30多年才能实现所有农户家家具备卫生户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