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健康警示 >> 正文

无症状猝死恋上高压族 职场忍士更易“伤心”

http://news.qm120.com2010-09-25 13:34:33 来源:全民健康网

  年龄<50岁:

  高压力令心理染疾

  五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则表现为频频出现胸闷、心慌、胸痛、全身出汗、肌肉紧张等类似心脏病的反应,进一步检查还可发现血压升高、心跳频率偏快、室性早搏等,但怎么都查不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

  32岁的鲁先生在越秀区某事业单位工作。近半年来,他经常出现心跳骤快、胸口发闷发痛、心慌、出汗等症状。一次,他在高速路上开车,心跳突然飙升,手脚不能动弹,连刹车也踩不动,全身直冒冷汗。如果车前有行人或者其他车辆,一定会闯出大祸。

  类似险情发生了几次,最近一次发作时,鲁先生被同车的友人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医生发现他心跳高达每秒140次,并出现早搏现象。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且症状与心跳每秒180次的病人一致。

  鲁先生随即被转到心理科,被诊断为“惊恐症”。在追溯病因时,医生发现,鲁先生在单位有“拼命三郎”之称,经常加班,精力和体力长期被过度消耗,近期又因单位推行竞聘,精神压力太大,从而出现心理疾病。

  “经常有年轻病人对我说,自己‘心脏有毛病’。其实是因为精神压力太大,合并了焦虑、抑郁、躁狂、惊恐等精神疾病。”钱卫民说,这类病人做心电图会被诊断为室性早搏,容易跟心律失常混淆,但只要医生详细询问其病史和职业,一般都能发现工作压力因素的痕迹。

  专家分析:

  职场“忍士”

  更易得心病

  据钱卫民观察,容易因精神压力过大而诱发“心病”的多为行政人员、中年失业者、商人、在职场处于上升期的年轻白领、警察、媒体人士等。“有的人经常面临‘办公室政治’的钩心斗角,身心俱疲,缺乏安全感;有的人经常需要应对突发状况,情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还有的人积累的情绪太多,无法排解。”

  首先是情绪应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情绪应激有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心血管事件。据我国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心理压力水平与六个月内负事件对急性心肌梗死人群的危险度分别为36.03%和14.83%,仅次于吸烟因素。

  职场常遇人际纠纷,中国职场谋虑多提倡隐忍为上策。中国成功男性的标准往往是喜怒不形于色,但如果经常要压抑真实情绪,“体内儿茶酚胺分泌会随之增多,”钱卫民说,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瑞典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则进一步证实,对于认为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男性而言,隐忍不发的人与发泄出坏情绪的人相比,前者心脏病发作甚至致死的几率要比后者高出最多四倍。研究人员认为,心中怨气如果不及时宣泄出来,会导致身体紧张,进而引发血压上升,最终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