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心理问题的成人50%源头出在儿童期
唐珩 伍展虹
http://news.qm120.com2011-05-31 09:53:22 来源:全民健康网
7-12岁
心理问题以学习为主
7-12岁的孩子处于小学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学习为主,“这一情况占了这个年龄段前来就诊人数的一半。”殷青云介绍,学习困难并不是精神科的专有名词,但在这部分人群中,大约超过14%存在精神障碍。“学习困难大多数是因为患有多动症和智力障碍。”
【案例】阿梅的儿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由于两夫妻的工作都很忙,所以儿子出生之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最近几年,阿梅发现儿子越来越任性,放了学不做作业,看动画片一看就是一晚上。7岁了,起床后还要爷爷奶奶帮忙穿衣服鞋子。而且爷爷奶奶对孙子呵护备至,阿梅说不得骂不得。更让阿梅伤心的是,儿子对自己和老公没有一点正常的亲昵。
专家解惑: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祖辈们常常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次,年轻的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自然没办法与孩子沟通,孩子会与溺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亲近。第三,两代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容易使孩子产生混淆。祖辈家长要爱得适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父母无论多忙,也应抽出时间与孩子培养感情,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教育孩子。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与同龄人接触。
12-16岁
家长要学会角色转换
12-16岁的孩子在读初中、高中,情绪上的问题多发。他们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逆反等品行障碍症状,让老师和家长大为头疼。这个阶段还是精神障碍的高发年龄段———“很多孩子患有多动症,但是在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时并不表现。到了中学阶段,学习压力迅速增大,症状便凸显出来。有些孩子的家庭存在矛盾,在他们小的时候对此并不敏感,长大了之后辨识能力加强,反抗心理也会特别明显。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的精神问题,多与长期以来的亲子关系和青春期引导不当有关。如果家长能够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全盘的爱与接纳,并进行正确引导,将大大降低孩子出现精神方面问题的可能性。”
【案例】小高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时,成绩开始明显下降。妈妈因为工作忙,很少辅导;爸爸则经常一出差就是半个月。妈妈在一次家长会上,从老师口里发现小高的改变,回到家,她批评起小高来。不料,之后小高的成绩继续下降,还开始顶嘴。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她才得知,初二分班时,小高的新座位偏后,看不清楚黑板。但他既没告诉老师,也没告诉妈妈,所以成绩自然就慢慢开始下降。
专家解惑:良好的沟通在父母处理孩子的矛盾时,显得特别重要。咨询师在此提出十条建议:
对于父母:
1.当发现小孩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发脾气,要先弄清楚原因,讲究沟通教育的方式;
2.每周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1~2个小时陪孩子谈心,关心孩子目前的学习或者生活困难;
3.建议父母花时间去购买相关心理书籍,掌握孩子在该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
4.转换态度,改变观念,学习和了解现代的教育方法,不要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到孩子的身上;
5.教育年龄较大的孩子,要意识到转换自身的角色,应由以前权威命令的方式逐渐向平等的朋友沟通方式过渡。
对于孩子:
1.在学校和生活上,出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和父母开口求助;
2.要了解学习对自己未来的意义,想办法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动力;
3.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增加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4.学习与同学之间良好的交往,多找些良师益友;
5.明确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要敢于接受家务,既可以为爸爸妈妈做点小事,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