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健康警示 >> 正文

百姓抗生素认知有四大偏差

蔡心轶 常 新 程守勤

http://news.qm120.com2011-12-13 11:23:3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健康警示 抗生素

  “无关”或“拮抗”不仅降低疗效,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或耐药性。一般来说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据统计,联合使用抗生素约60%~70%的情况下都表现为无关或相加作用;约10%~15%的情况下表现为拮抗作用。而且,即便是具有增强作用的抗生素联用,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偏差4:新药好于老药,贵药疗效更好

  在外来人口中,43.8%认为新抗生素的疗效要好于老药,36.5%认为抗生素越贵,疗效越好。研究专家指出,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同。要因病、因人选择,按医师嘱咐,坚持个体化给药。老药在某些感染中效果更好,如“老将”青霉素在日常治疗由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疾病中仍属首选;红霉素也是老药,价格便宜,对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疗效很好,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另一方面,新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对现在变异的菌株治疗,如果不是新的菌株,旧的抗生素比新的抗生素效果要好。而且老药的药效稳定,价格便宜,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检验,不良反应明确。因此,选用抗生素,主要依据抗菌谱选择,并非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

  市民提出需要抗生素知识的教育

  数据显示,近55%的市民认为自己需要抗生素有关知识的教育。然而,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不少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对此,南医大健康教育专业的刘思浚老师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用“知信行”模式来解释。

  “知信行”模式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3个过程。健康知识的积累要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才能上升为信念,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上述的“知而不行”的现象,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是健康教育的相对缺乏。根据这一理论,在实践中要使40%的人发生行为转变,就要有60%的人持积极的态度参与改变行为实践,就要有80%的人相信这种实践对其健康是有益的,要到达这个目标就要使90%以上的人具有改变这种行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和生产大国,人均年消费量为138克左右,而美国为13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中,因抗生素滥用引发的病例占近一半,其数量和严重程度排各类药品之首。近2000万听障残疾人中,一半左右是由于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等)造成。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造成的占2/3以上。

  “面对严峻的形势,在各年龄段、各阶层开展抗生素知识教育势在必行。”发起并主持该项课题的南医大流行病学教授喻荣彬说,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危害性的认知度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应该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医务人员和药店工作人员,对广大儿童的家长,应该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和培训,并能够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应全面提高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必须凭处方使用抗生素,而且应加大对药店销售行为的检查和指导力度。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