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为何难落实
方 彤 吴卫红 吴 刚
http://news.qm120.com2011-04-11 09:29:59 来源:全民健康网
监管不力就会流于形式
王羽丰(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副主任医师): 在一些医院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才做过两三台普通手术,就开始做风险大、难度高的手术。这样很容易出问题。手术分级制从一定程度规范了这些行为,但如果监管不力,就等于流于形式。我院开展手术分级制已有两年多,我的体会是:要想让这一制度健康推进,必须监管到位。
我院规定得非常具体,是结合医生的专业、职称和参与的手术例数来确定的。以我为例,我是脊柱专业的副主任医师,如果承担创伤方面的治疗,根据以往参与的创伤手术病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四肢骨折创伤手术,相当于创伤专业的主治医师水平,而在关节方面能主刀的手术级别则更低。
再以腰椎间盘突出开窗髓核摘除术为例,按要求2助手至少累计做过15例手术以上,才有资格升到1助手;1助手则需积累的例数更多,才能考虑是否当主刀医师,同时还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达到上述标准后,经三名考官考核签字后才能正式独立主刀手术。如果你只是住院医师,即使你作为1助手参与的手术再多,也不能主刀行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有些医师来说,会略微放慢成长的脚步。因为毕竟要经过一定例数才能做难度更高的手术。但从另一方面看,应该说这种做法对医生对病人都好,并非制约个人的发展。
如果没有达到准入资格,而越级做了手术,即使手术成功了,也会受到处罚。如果出现了手术并发症,则处罚更重,如会延长晋升时间或低聘等。以前我院手术名称是手术医生自行打上去的,这样的漏洞是,由于监管人员不一定具有很深的专科知识,因此难以明确判断手术医生所行手术的级别,而使某些医生有了越级手术的机会。后来我们实行了手术编码制,每一个手术都有一个固定编码,手术医生书写手术记录时只能按编码所对应的手术名称书写,因此每个医生能做哪个级别的手术在电脑上可以一目了然地查出来,从流程上杜绝了越级做手术的现象。
手术分类标准明显滞后
顾掌生、吴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在我院运行几年,得到了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认可。但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卫生行政部门早年制定的手术分类标准已明显不适应现今医疗技术水平,一些新的手术方式未能被分级,有创操作未能纳入分级管理。因此我们迫切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调整手术类别的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促进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化。现结合我们的经验,谈谈实施手术分级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由“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小组”而不是科主任审批医生手术准入。如根据该技术的难易程度,要求医生必须经过外出进修适当时间(一般应在3个月以上)进行相应的培训,在本院做相同手术的助手不少于50次,方可申请独立开展此技术。
2.根据不同手术类别进行管理。具备条件者提出申请,根据科室内各主刀医生的意见讨论同意,最后经准入管理小组讨论通过,授予其资格。
3.要不定期检查、核实每位医生的“手术操作登记册”,每年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4.要有处罚措施。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如果开展手术或有关操作,将根据性质取消手术资格或延迟职称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