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召开

http://news.qm120.com2010-04-16 14:07:1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尽早”是指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越早越好”。有研究发现,对于老年、糖尿病和有心脏病的患者,即使应用了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强化降压治疗和多重危险因素干预,即使做了支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很高。因此,已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患者存在一个治疗的“天花板”效应。如果早期不预防,等到疾病缠身,再去看病得到的益处将非常少。从另一方面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患病人群做法并不明智。现有指南和预防策略对年轻人关注较少,但对有危险因素的年轻人不进行干预,长期暴露于危险因素者在达到中年就有可能出现不可逆的病变,预期寿命有可能缩短。所以,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当是“越早越好”,国家应把重点转向如何防病,而不仅是治“已病”。

  “综合”是指心血管病的管理已经从单一的危险因素扩大到了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比如,高血压常与血脂紊乱、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多项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心血管疾病。因此,不应孤立地看待某一种危险因素,比如治疗高血压就应与患者的整体治疗一并考虑,以达到更全面、整体地评估心血管风险。严格管理血压的同时应关注其他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这已成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趋势。

  “适度”,已有明确的证据证实,积极控制各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在内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心血管病。但为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风险,更大程度地改善预后,“越低越好”或“低一些更好”甚至一度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旋律。但近期ACC2010年年会上,入选了中老年糖尿病且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较高的患者的ACCORD研究发现:与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的患者相比,收缩压降到120 mmHg的患者没有明显获益;合用两种降脂药物(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也未明显减少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两年前该试验还发现,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增加死亡的危险。同样在ACC年会开幕式前公布的INVEST是研究结果也证实,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30 mmHg以下时,死亡风险增加,不良反应增多。已经发生严重大血管病变的患者,逆转病变较难。对这些患者要掌握适度原则,牢记过犹不及的原则。合理认真地应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现有证据,不要一味追求新技术和新奇的想法,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