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你苦”将逼退部分“价廉”好中药
http://news.qm120.com2010-11-05 15:04:24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不过,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上游药材商的议价能力已逐步增强。上海中药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中药材一直被当作农副产品种植,在流通过程中没有价格限制,现在信息沟通更加透明,使得上游种植者与流通商逐渐认识到中药材价值。“现在有的农民也囤积居奇,有些药物是三五年才成熟一次,他不愁卖。”该人士称,此次涨价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中药原材料价值的一种回归。
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销售经理杜辉也告诉记者,在四大药都之一的安徽亳州,一些上班族下了班没事就会到药市去逛逛,“靠买进卖出就能小赚一笔。”杜辉说。
由于流通过程中没有限价,同仁堂药材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而在限价较严的上海或北京等地,“企业嫌贵我们就不卖嘛。”杜辉显得很无所谓。
而对于雷允上这样的中药材生产企业,上游大涨的成本压力,下游却无法纾解。比如在涨价中遥遥领先、半年价格涨幅高达500%的太子参,目前已达到300元/公斤,而在10月10日最近的一次调价中,零售价被定为140元/公斤,售价与成本倒挂明显。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认为,北京、上海等重要的中药材消费市场,离传统药材基地却比较远,不仅对成本上涨不可控,而且物流等成本也较高。“所以减产是很正常的选择,如果药材价格仍然不能上涨,恐怕还会造成横行。”
上述中药协会人士的说法从侧面印证了上述猜测,他告诉记者,最近卫生部在上海抽查出几十家小门诊违反规定,没有从之前招标的单位进货,而是直接从一些外地企业进货。“当然是外地的便宜,但是质量就难说了。”
于是,目前的中药产业链正在形成一个漏斗,“价廉”好药正从中间环节“被流走”。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