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尚存误解

张淑玲 郑磊

http://news.qm120.com2011-07-04 10:25:25 来源:全民健康网

   作为医改的重大举措,家庭医生式服务目前正在全市推行,居民可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开始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并免费享受一系列健康服务。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24万户居民与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进入家庭中状况怎样?其进入家庭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家庭医生式服务怎么做才能获得居民认可?本报记者就此进行探访。

   ■调查样本

   空巢老人“配备”上门医生

   朝阳门

   朝阳门社区是东城区的一个老社区,一名已106岁、名叫周有光的老人就住在该社区。周有光曾是复旦大学的一名教授,因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而被业界誉为“汉语拼音之父”。随着年岁增长,老人健康上的一些问题也渐渐显现,他的儿子又常年在国外,他身边缺少家人照顾。“是社区医生的帮助才能让我边看病边做学问。”周老先生说。

   据了解,老人早已在家庭医生式服务提出前便开始享受“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了。2006年6月的一天,社区卫生站的医生向老人介绍居民医疗团队服务,已经百岁的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从那时起,龚广才医生开始对他负责,每个月定期上门给他做健康检查,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几年来,周老先生有什么不舒服,就给他打个电话,龚医生基本都是10分钟赶到。“不仅随叫随到,而且真的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以前没有正式名分,现在可以叫‘家庭医生’了。”周老先生幽默地说。

   周老先生称有了龚医生的精心呵护,自己106岁了还能写文章、搞研究。前不久,老人在写给国外的儿子的信中说:“我们也有自己信赖的家庭医生了,以后也别再提让我搬家的事情了。”

   龚医生只是众多家庭医生式团队中的一员。目前,与龚医生签约的家庭有几百户。谈及家庭医生式服务和之前的团队模式服务的区别,龚医生称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更加细化,对居民关照也更加全面了。

   居民签协议后有了归属感

   香河园

   最近,在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外,常有居民进进出出前来签署《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对于正在推行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小区居民们兴致很高。

   居民吴女士今年65岁了,谈到前几天签订的协议,她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以前看病是能拖就拖,迫不得已才去医院看病。现在有了家庭医生,一遇到问题我就给他们打电话。”吴女士患有高血压,有时吃药效果也不太明显,现在她不但可以向责任人李医生请教用药情况,还得到了李医生开出的饮食调整方案。

   居民孙老先生高兴地说:“以前医生都是‘坐堂瞧病’,现在人家专程上门看我,还真有点儿不好意思。”居民们纷纷反映,签了协议书,特别有归属感。

   据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自今年4月始在香河园社区起步,目前每个小区都已组建好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两个月来,柳芳南里已有上百户居民签约,且签约人数逐渐递增。

   签约医生被误作私人医生

   苗圃东里

   “家庭医生式服务不是私人医生,很多居民都误认为签的是私人医生。”昨天上午,丰台区苗圃东里社区“爱心树” 微笑服务团队队长高秀萍说。

   苗圃东里原有7500户居民,随着拆迁,不少居民已经搬走。今年初,社区在居民中就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需求进行了摸底,了解到有一千多户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有需求。作为在该社区已经服务了6年多的“片医”,高秀萍特地为她所在的这支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起名“爱心树”。

   和队员一起到居民家中签约,高秀萍称最大的难题就是大家不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签了后,我们就是私人医生了,家人一生病我们就必须入户诊治,不去就说要投诉。现在我们签了200多户居民,将来肯定会更多,光接电话进行健康指导都忙不过来了,入户诊治很不现实。”高秀萍担忧地说。“所以签约前,我们会向居民解释清楚‘责权利’,以避免居民误解。”

   高秀萍表示,他们目前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接听居民电话,回答一些健康问题,为居民开展健康大课堂,特别是对小区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空巢老人提供量血压、建档案等定期走访活动,“活儿很多、人很少,全部入户很不现实,但队员们有时骑自行车,有时搭个三轮车,仍会尽力入户”。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