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尚存误解

张淑玲 郑磊

http://news.qm120.com2011-07-04 10:25:25 来源:全民健康网

   ■记者调查

   居民所需超过医生力所能及

   记者了解到,自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与居民签约以来,居民和团队医生是各有所盼。

   居民们呼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真正走进居民生活。有居民表示,目前看,签约和不签约没有实质区别。“签约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我想大家都盼望这个新举措能带来切实的方便和用处。”丰台区彩虹城社区一居民称。“网上有很多健康、饮食知识,有很多病症状分析。我身体不舒服了,打电话给社区服务站的医生,他们为我解答这些问题。现在签约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医生可以不上门,仍然是通过电话解答这些问题,我实在弄不明白这个签约有什么实质意义。”

   也有居民质疑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家庭医生要求是全科医生。能在家门口看病是好事,但万一看出毛病来怎么办?还有通过电话能看什么病?”西城区宣东社区一老人对签约表示担忧。

   部分居民称,对协议书中团队可帮居民转诊并帮助居民联系医院预约挂号的内容很感兴趣,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反而勾掉了此项内容。“我们只能帮居民联系有合作的医院,转诊的居民多需要到有名气的大医院、请名专家治疗,我们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一家庭医生式团队负责人称。

   和居民的迫切需求相比,不少家庭医生式团队队员称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活儿多钱少责任大。”队员们纷纷反映。“原来我们就是‘片医’,不签约,也没有责任。但是一旦在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医生们反映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责任问题,还面临着大量的具体工作与经济压力。“这一段时间没日没夜地跑签约、接打电话、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健康咨询并指导回访。目前签约的大多数都是有慢性病的老人,对于这些患者往往每月数次上门,白天还要保证卫生服务站内的工作。另外,感觉每个月两千多元的工资,除去电话费和交通费,就很紧张了。”

   ■部门回应

   家庭医生式服务需逐步完善

   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称,自去年底以来,北京市已在各区县逐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目前,全市所有区县相关卫生服务站均已开始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城区内部分地区已正式运行。由于各地区进展不同,家庭医生式服务将在明年底实现各街道的全面覆盖。

   该负责人表示,在正式实施过程中,按照1:600的计划比例,卫生部门会根据需要调整医护人员数量,同时会完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相关医疗器械并保证医疗团队的行医水平,以胜任居民的基本健康咨询和治疗。

   他还解释说,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同于“家庭医生”。北京实行的家庭医生式团队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团队并不提供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目前团队上门服务主要针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孕妇等确实需要的人群。签约居民同样可通过电话进行健康咨询。“家庭医生式服务实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还希望居民能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

   ■链接

   居民为家庭医生“画像”

   居民王丽丽:现在大家大小病都跑大医院, “专家看感冒”,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家庭医生把着居民健康首道关,并且要应付一家老老少少的病。所以医术一定要过硬。这样大家病了才会先找家庭医生,大病了才转诊,以免去医院排队挂号、排队看病、排队取药。

   居民吴老太:我家老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我曾多次想找一个家庭医生。我觉得这个医生应该很熟悉病人的情况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情况,不用每次都讲半天。

   居民刘先生:我理想中的家庭医生要真诚、热心、有爱心、可以做朋友。原来也有朋友做医生,家人生病时也会电话求助,一两次没问题,次数多了就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家了。如果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能切身提供指导意见,双方在这种基础上做朋友,估计就没有欠人情的不安了。

   居民李立群:家庭医生手里都有居民的健康档案,我感觉如果能督促居民进行锻炼,能从饮食、生活习惯上解决掉一些亚健康时期的毛病,预防生病,就非常得力了。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