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烧碱竟被用来加工豆制品 汗水口水直接入锅
http://news.qm120.com2009-07-20 17:25:20 来源:全民健康网
豆腐泡如何炸得靓?用烧腊油!
佛山中南批发市场附近,聚集着多家加工豆腐为主的地下作坊。7日晚12时许,记者在一家豆腐作坊目击了用烧腊油炮制豆腐泡的一幕。
从事豆腐加工多年的线人告诉记者,除了水豆腐,做好的豆腐通常还会分成两批:一部分压制成豆腐干,一部分用油炸成豆腐泡。前两年,油炸主要使用潲水油,近年随着有关部门严打潲水油,棕榈油、烧腊油、鸡油等纷纷登场,油一般有人送货上门。作坊使用的所谓棕榈油实际上是潲水油和棕榈油的调制品,而鸡油则是周边众多的宰杀鸡鸭鹅三鸟的作坊里炼制出来的。
这些炸豆腐泡用的油很便宜,“三块钱就能买一小桶”。这些油不会换掉,而是被重复使用。据了解,反复使用同一锅油炸食物,这样炸出来的食物里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对人的身体有害。
工人汗水口水怎办?直接入锅!
南海高步市场附近一家地下作坊。为掩人耳目,该作坊周围所有窗户遮得严严实实,连生产使用的锅炉也放置在屋内,作坊内十分闷热,大汗淋漓的工人个个光着膀子干活。
作坊四壁到处是污渍,地面污水横流,工人们随意地将黄豆、水豆腐、豆腐泡等摆放在地上,几个乌黑的油桶中装满了豆腐渣。工人们边干活,边大声谈笑着,没有任何的卫生防护,没人戴口罩、没人戴手套,汗水、口水肆意飞溅进入豆腐里。灶头上,一只蟑螂正趴在勺子旁,美美地品尝着炸豆腐泡用的油……
“自从来这里后,我再也没吃过豆腐。打我进工场,那台打浆机就没洗过”,曾在广州番禺中兴市场附近一家地下豆腐作坊做工一年多的陈锦(化名)告诉记者。据他说,这家豆腐作坊有十多个工人,每天凌晨1点左右开工,每天光黄豆原料就用掉400多公斤,加上掺入米粉,日均生产烟熏豆腐干近400公斤,上千个豆腐串。
怎样防监管防记者?打灯!
本月8日凌晨,佛山南海大沥镇颜峰村聚龙小组附近,一个地下豆腐加工作坊正在开工。作坊用木板、木棉瓦等搭建而成,就在鱼塘边。紧挨着作坊,圈养着成百上千的鸭子,空气中弥漫着鸭屎的味道和难闻的焦味。
据线人称,作坊里散发出的怪味,是燃烧皮头的味道。一些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不用煤、电或煤气来烧,而是用废弃的皮头等垃圾当燃料。
尽管该作坊地处偏僻,里面的人却非常警惕。一听到外面有狗吠声,马上打开强光灯对鱼塘边进行搜寻。因为进入作坊的唯一陆路被严密监控,记者在近距离观察后,未能进入作坊。
【流向】
市场里面受欢迎
超市也能被“攻下”
记者调查的十多家地下作坊,全部生产条件简陋、卫生环境极差,基本上无牌无证经营。据查,这些地下豆腐作坊规模大点的,一天能生产上千斤豆制品,规模小的也能生产几百斤。这么多的豆制品都销去哪里了?
每天多次送货到批发市场
本月8日凌晨2点半,佛山大沥镇颜峰村,一家地下豆腐作坊开始送货了。一辆改装的无牌三轮摩托车开出院子,十多分钟后,拐进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直奔豆制品行,在18号档口停下。
一名中年男子从车上下来,掀开车布,车上装着满满几十板水豆腐和五六框豆腐泡。18号档口的档主还没来,中年男子迅速把货物搬到档口,急匆匆开车走了。半小时后,中年男子又运来了第二批货物。线人告诉记者,该作坊每天都要往返多次送货。
记者了解到,罗村的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是佛山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广东三大综合批发市场之一,其辐射范围很广。
记者到超市引起怀疑
离开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记者马不停蹄奔往下一个目标———位于大沥谢叠大桥附近铁路边上的一家地下豆腐加工场。根据之前的摸查,这里的豆制品将直接送往一些菜市场,甚至送往大型超市。
记者作坊一辆车牌为“粤YR4707”的小货车出门送货。
第一站:佛山市水果批发市场附近一个菜市场。等在档口旁的一名年轻男子立即把其中两板水豆腐搬上一辆小货车。记者走近车子,发现车上装着不少蔬菜,像是一家酒楼或单位的厨房采购。
第三站:南海桂城庆宁路附近的怡东市场。档主刚把该作坊送来的水豆腐摆上档口,一个师奶走过来:“老板娘,给我称一斤……”
第六站:南桂东路一家“好×多商场”。记者看到,车上两人卸下的一框豆腐泡,很快被搬进了“好×多商场”内。
这时,小货车上的人似乎有所警觉,快速掉头跑掉,记者未能下去。
黑作坊黎明出货无孔不入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作坊的豆腐都是通过直接送货或批发等渠道,流入广佛周边地区的大型超市、批发市场、菜市场,再进入公司单位、学校等的饭堂,以及快餐店、市民家的厨房。这些作坊都配备面包车,或0.6吨小型货运车,或经改装的三轮摩托车,少则能装载五六十板水豆腐,多则上百板,还有豆腐泡、豆干等豆制品,都趁着黎明时分迅速出货。
仅从表面上看,这些豆制品与其他档口的货物没什么明显差别。做了多年豆腐生意的线人告诉记者,豆制品很难从外表辨别出优劣,尤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货真价实的水豆腐或豆腐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