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食品在中国受热捧,因味道或面子?
http://news.qm120.com2009-08-24 09:58:27 来源:全民健康网
阿利娜·康纳斯将在中国做生意的愿望寄托在网站上
我在她的办公室里召开的研讨会中看见中国客户对葡萄酒的历史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好奇的年轻人们支付200元(折合18英镑)每周参加这个葡萄酒研讨会,在研讨会中他们学会了怎样闻酒的气味、怎样饮酒与怎样品酒。
但是阿利娜告诉我这个研讨会不仅仅是关于品味与历史底蕴。她很多的顾客花钱买昂贵的酒是作为礼物,去维持“关系”。
她说:“实际上中国顾客需要威士忌和波尔多红葡萄酒是为了在中国做生意。”
她告诉我一家天津的公司在交易成功以后,订购了大量的威士忌与科尼亚克白兰地酒。
阿利娜解释说:“他们需要给不同的帮助他们的官员送礼物。等级不同,礼物也不一样。来自欧洲的礼物会给人优雅与高质量的感觉。所以人们会觉得欧洲的礼物最为贵重。”
干杯
人们认为欧洲的食品很贵重的原因与味道和历史底蕴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与那种在迅速发展的经济同时产生的显示“身份”的欲望有关。
苏格兰威士忌已经发展成一种象征身份的产品了。我在威士忌经销主管查尔斯?宋(宋嘉树)的公司里、在卡拉OK酒店亲眼见证这一事实。
我由一队穿着黄色巴特林斯风格短上衣的年轻女孩儿们迎接进来,我进来的时候她们向我鞠躬,然后将我引进到一个卡拉OK包房,包房有一些中年商人正在唱歌和玩骰子。
在房间的中央放着一系列单一麦芽威士忌,旁边有水和绿茶作为调酒用的饮料。
这里的商务会议热情洋溢,主人们都要买昂贵的酒来维持“面子”。当我尝试要小口抿一点我的苏格兰威士忌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周围所有人都喝干了杯里的酒。
宋先生说:“你要每次都喝干杯里的酒。为了百分之百对你的朋友表示尊敬,一旦喝酒杯,否则别人会觉得你不礼貌。”
一种表达
所以中国人如此注重“面子”而非品味?
复旦大学的人类学教授潘天舒说,这样饮用威士忌很不好,副作用不仅仅是酒后醒来会头疼。
他研究了中国的美国快餐以后,说,今天的欧洲精美食品令人惊讶的不光是食品本身,而是一种蕴藏在其背后的漫长的历史。
他说:“现今,人们追求个性的意识增强了。大家想要向别人昭示自己有能力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做决定。这是人们显示自己食物品味的一种表达。”
芝士、葡萄酒和其他昂贵的欧洲食品会在中国开发出一个新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人真的欣赏其味道,而是由于人们追求身份形象的热潮。
但是直到有一天,欧洲的食品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而变了样子,或者是中国人逐渐喜欢上了外国风味,欧洲产品由此变得大众化了,这种增长的潜力就可能到此为止了。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