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不是中国乳品业的滑铁卢
http://news.qm120.com2010-02-04 09:21:55 来源:全民健康网
从9月11日媒体点名三鹿奶粉开始,“三聚氰胺”四个字像挥不去的梦魇笼罩在中国乳品行业身上,有人形容三聚氰胺事件为中国乳品行业的“9·11”或“汶川大地震”,有人说中国奶制品行业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还有人认为中国的乳品行业已经遭遇灭顶之灾。
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肾结石事件发生后,中国乳品行业的确风声鹤唳,生怕下一个被点名、被揭露的就是自己;国内消费者也人人自危,不敢相信还有哪些食品是真正安全的。
这一切随着9月16日、9月17日两天的央视新闻联播而云开见日、水落石出。9月16日,新闻联播逐家点名、全面通报了全国22家问题婴幼儿奶粉名单,从品牌、厂家到三聚氰胺含量皆一一道出,毫无保留。17日,同样的时间,同样万众瞩目的新闻联播则逐家点名、通报了其余87家没问题的奶粉企业名单。
如果说22家问题奶粉的曝光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坊间关于乳品企业“”的传闻,80多家“非问题奶粉”的平衡报道则从另一个角度给国人以信心。因此,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重新洗牌的一次机会,也是乳品行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机会,它是三鹿集团的一次滑铁卢,却不是整个乳品行业的滑铁卢。
我的信心来自于我自己的消费习惯,多年来全家养成的喝奶习惯并没有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变;我的信心也来自我随机遇到的一对母女:17日傍晚我在居住的小区散步,看见一对母女推着婴儿车,女儿手里拎的是某种品牌的罐装和软包奶粉,女儿一边走一边跟母亲说着结石婴儿事件,说有3个孩子已经死亡,临床诊断患儿已经有6000多例。她说,商场里面正在抢购婴儿奶粉,因为“只剩下几个牌子的奶粉可卖”。女儿手里的奶粉证明,虽然商场里“只剩下几个牌子的奶粉可卖”,但她那婴儿车中已经断了母乳的孩子还是要喝鲜牛奶或奶粉。只不过,她有可能要为孩子重新选择合适的品牌和价位。
迄今为止,中国的乳品行业已经发展到每年20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人长期养成的消费鲜奶和奶粉的习惯也不会因结石婴儿带来的恐慌而戛然而止。这其中,固然有可能给进口奶粉“不战而胜”的机会,已经有国外品牌在伺机涨价,甚至有更多的人选择直接从国外带奶粉或邮寄奶粉。但国外品牌价位高仍然是大多数国人难以逾越的槛,内地品牌的机会仍然存在。2003年奶粉行出现“大头娃娃事件”时,当时的三鹿就发现了开拓农村市场的良机,事实证明其当时的判断是对的。今天,三鹿的滑铁卢也是更多内地品牌的良机。而国家有关方面的制度完善也在跟进中,比如国家标准委正在修订乳品相关标准,质检方面则是所有食品企业不再“国家免检”。
在中国乳品行业的浴火重生之路中,信息全面公开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决定性因素,该因素可以说性命攸关!新闻媒体对其中新闻无一漏网式的曝光,并对合格产品同样无一漏网的披露,固然成为一些不合格产品和不良企业的恶梦,却也使全行业免遭“殃及池鱼”的全军覆没之忧。我们不妨假设这样一种情形,就是媒体和有关部门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局限于痛打落水狗,把所有矛头指向三鹿,而拒不曝光和披露全行业的“”问题,结果会是怎样?其结果只能是这样的:因为全行业的信息缺乏一个完整的披露,导致坊间传闻的问题没有具体的矛头指向,于是乎,“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成为消费者的基本心理定势,人们对具体品牌和企业的不信任将泛化为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失去选择的人们被迫全部转向进口品牌,或者被迫放弃乳品消费。
这才是整个乳品行业真正的灭顶之灾!而对于政府来说,如果不及时公开全行业相关信息,则会给市场一个“偏袒企业和坏人”的印象,留给消费者的是不信任感。而全面披露信息,则不仅挽救了行业,也挽救了政府形象和信誉。
政府信息公开和媒体监督,在此次三聚氰胺事件中,不仅直接促进商业机构和政府及早纠正错失,而且直接促进商业机构、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信,可谓是直接促进企业、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如果能够就此持续改善政府信息公开与新闻监督机制,则是我们今天不幸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