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被曝卫生失范 地上敲骨直接扔汤锅
林默 尹辉
http://news.qm120.com2011-11-09 15:14:37 来源:全民健康网
问题二: 刨肉做丸不戴手套 玩手机后直接配菜
记者时发现,员工在拿餐具时都是直接取走,并没有戴手套。餐具被拿出去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再度被污染。比如给客人倒茶用的茶杯,员工直接将手指伸进杯壁同时抓取几只茶杯,拿去摆放上桌。
记者发现除了洗碗间戴棉纱手套之外,其他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都不戴手套。记者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一位厨师长,他说:“现在都不戴,戴手套的话操作不方便。按照要求的话,肯定是要戴手套的。”
在小肥羊厨房试工的三天里,新快报记者从洗菜、切菜,到配菜、刨肉,以及杀生鲜,配锅底料,这些活都做过,全程都没有戴手套,也没有看到一位员工戴手套。
特别是做手工丸子、刨肉卷以及做面点时,这些对卫生要求更加严格的地方,情况也一样,员工们都是直接用手,在操作前也没有特别要求洗手清洁。
记者发现,有员工在刨肉卷前一刻刚手握抹布擦桌子,后一刻就马上开始刨肉卷、做手工丸子。一些年轻员工在空闲的时间喜欢拿手机出来玩一下,有活干时,他们就把手机放进裤袋后直接配菜。
配菜交给服务员的时候,为了让服务员区分每道菜应该送到哪一桌,不论是刚做出来的面包甜品,还是羊肉卷,员工直接将传菜单用夹子夹住扔进菜里。
问题三:调味靠大量汤粉料 牛骨头直接地上敲
吃火锅,大家最关注的是锅底料,最不透明的也是火锅底料。
记者在小肥羊试工期间,专门关注了小肥羊火锅底料的勾兑过程。小肥羊的锅底料中用量最大的是汤粉料,分为辣汤粉和清汤粉两种,分别用在辣汤锅与清汤锅里。
根据包装袋上的信息显示,汤料粉的正式名称是“标准化辣(清)汤粉料”,袋子上注明的用料有鸡精、胡椒、孜然、食品添加剂(谷氨酸钠),保质期有十个月,由内蒙古小肥羊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
记者发现每只锅底里都有大量的汤粉,至于每只锅底用量是多少,员工说:“这是机密,只有成为正式工,参加锅底勾兑培训后才能告诉你。”
锅底的其他用料则比较简单,蒜、姜是主要成分,辣汤锅还会添加辣油和少量二锅头。
记者发现,小肥羊泡锅底的汤确实是用牛骨头与鸡肉熬制的鲜汤。不过,汤并不是一次熬成的,而是一直在熬制,每一次汤用完就直接加水继续熬,有一个水龙头接在熬汤的桶上方。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10月29日,在熬制牛骨头汤时,由于骨头太大,厨房员工竟直接将牛骨头放到地面上用铁锤敲碎,然后直接把骨头倒进熬汤的桶里,未经清洗后加水熬汤。记者注意到,在这块地面上,时不时有人走来走去,加之厨房潮湿,地面上污渍斑斑。
类似的情况记者还不止一次发现。在试工的第一天记者就看到,一位工作人员在煮羊肺,由于没有提早从冰柜里拿出来解冻,十几块羊肺冻结在一起化不开。他直接就把这块冻结的羊肺放在脚下地面上,用手一块块地掰开,随后未经清洗直接扔回锅里继续煮。
卧底日记
10月28日 我为什么选择小肥羊?
冬天临近,我注意到火锅店的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不过,地沟油、潲水油、化学添加剂、辣椒精等围绕火锅而产生的名词仍陆续出现在各地的报道中,各种关于火锅的黑幕不断被曝光。
火锅店难道真的如报道这般黑幕重重?吃火锅真是对智慧和勇气的极大考验吗?
我注意到被曝光的火锅店大多是地方上小有名气的店,那么一家全国性、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火锅店做得如何呢?
我通过许多美食网站查看火锅店信息,小肥羊很快进入我的视线,这也是我冬天很喜欢去吃的一家火锅店。小肥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在火锅食品卫生方面肯定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操作。
在“小肥羊”火锅店的网站上,我看到一张照片,他们的员工穿着整洁的工衣,头上戴着洁白的帽子,手戴一次性手套在切配蔬菜。真正的小肥羊员工会是这个样子吗?
我找了几家小肥羊火锅店,最后发现小北路店的配菜、刨肉等岗位在招人,于是前来应聘,面试时间不到半小时,我填了一份表格就被告知第二天早上9点来,先试工3天。
明天就要到小肥羊厨房试工了,期待我喜欢吃的小肥羊能交出一份合格的试卷。
10月29日 我有点恶心了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只有对比了才知道。
今天是试工的第一天,深入小肥羊的厨房,我发现干净卫生在这里只是表面地存在着。
我跟厨师长聊天,调侃他说:“你很年轻啊,能力这么强,估计都能做店长了。”厨师长谦虚地说:“店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店长还要跟外面打交道,比如卫生局,要跟他们搞好关系,不然来检查的时候发现不规范的情况要罚款。一次罚3万。”
厨师长发给我一套工作服,还是脏的,有异味,估计是离职员工穿过的。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没有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今天我是忙碌的配菜工,两次被恶心到。
我在蔬菜间拣蔬菜的时候,一位员工进来用绞肉机绞肉沫,有些碎肉掉到地面上,组长进来看到这一情况,提醒他注意。不过,组长自己却随即把掉在地面的碎肉用手拢起来,抓回了盆里。组长走后,我问这名员工:“这肉沫是用来做什么的?”他说:“做丸子。”
第二次是杀生鲜,杀了后为保鲜不洗。
组长派了一个熟练的老员工教我杀生鲜,我看他熟练地将牛蛙去头、剥皮、去内脏,然后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不过组长看到我清洗干净的牛蛙后,他说这个不能洗,要带血的才新鲜。不会这么杀完,就直接上给顾客吧?后来发现确实如此,不仅牛蛙,其他的黄鳝、鲜鱼片,都是杀了不洗直接上菜给顾客的。
杀完牛蛙,组长把一包冰冻的黄鳝拿给我。我弄好后,组长拿了一些黄鳝肉放到之前我洗过的牛蛙肉里搅拌,目的是让牛蛙肉带上一些血色。
想起自己之前这么喜欢吃小肥羊,这一下我完全HOLD不住了。
10月30日 卫生失范是必然
我试工的这三天刚好是周五到周日,用餐人数爆棚。厨师长说周六这一天的用餐桌数达到200多桌,平常也就100桌左右。
厨房里忙得团团转,有的时候客人的点菜单可以拉一米多长。如何做到及时快速地将菜品送到顾客的桌上,不让点菜单积压成为操作中的第一决定因素。
我在后面两天的忙碌工作中,甚至都没时间去思考判断有些操作是否卫生。小肥羊为了保证菜品不被浪费,严格地限定了每份菜品的重量,按照规定每份菜品都必须过秤,既不能少也不能多,这也是对顾客负责。但是在忙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会称重,直接凭感觉拿菜。
整体来看,小肥羊的厨房环境卫生、锅底用料确实没有重大瑕疵,基本都满足硬性要求。但是操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似乎也不能归责于具体的个人操作不当。
在人手不够、监管缺失的时候,卫生失范是必然的结果。这是小肥羊在效率与品质之间的选择,在利益与安全之间的选择。
很遗憾,作为一名还在试工期间的员工,从良心上说,我也希望努力地规范操作,卫生地配菜,但是公司并没有提供这样的一个条件。
许多年轻的员工到小肥羊小北路店里工作,基本都是刚来的新人,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左右,也挺辛苦的,一个月只有4天的休息时间,工资并不高。
希望小肥羊公司能在快速扩张之余,能停下脚步,花一些时间和金钱,把这些瑕疵好好整顿一下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