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发展如何破困局
闫龑
http://news.qm120.com2011-02-25 09:11:5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对此,吕传柱说,应大力培养经过专业训练并持有资格证的急救士,用占院前急救人员80%的急救士来保障80%的不需要紧急医疗干预的出诊,这是对我国院前急救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破解当前院前急救人才短缺困局的突破口。
建议——
政府主导 三管齐下
政府买单同时要引入绩效考核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医改将院前急救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范畴,对急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吕传柱说,由于划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范畴,对急救事业的投入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急救人员再也不用靠挣点出车费来解决自己的福利待遇问题。急救本身就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政府职能,不应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119’救火不要钱,‘120’救人为什么要钱?”
他举例说,澳大利亚采取的方式是在收取水电费的时候加收一个澳币,用作急救基金。我国未必能照搬这种做法,但是可以借鉴。“我不认为这是一笔庞大的投入。以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为例,每年最多平均的出诊量在7000人次~1万人次,以每个病人每次平均花费180块钱左右来算,政府购买服务不会有很大压力。”
范达建议,应由政府主导建立急救站。
但是先行试点收支两条线的一些城市也提出一些困扰他们的难题。例如,工资收入与以往相比减少了1/3甚至还多。过去,急救人员出一趟车会有出车补助,送病人到医院也有补助,用计件的方式进行管理。收支两条线之后,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民众提供快节奏高质量的急救服务是值得深思的命题。
范达介绍说,今年,北京“120”网络系统正考虑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内部挖潜让急救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以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效率。
院前急救应有规范化标准
“院前急救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规范化的标准。”吕传柱说,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老百姓得到的急救服务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标准仅仅依靠一个城市或者某个学会、协会是做不好的,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立法的推进。
吕传柱坦陈,院前急救非标准化的后果就是医疗纠纷的增长。“在医院,如果住院医处置不了的病人可以逐级向上级医生咨询,实在不行还可以进行全院会诊乃至全国会诊。院前急救则不同,急救医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判断病情,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给予适当的治疗。如果几分钟内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置,就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