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中毒猪”?
http://news.qm120.com2011-03-31 10:21:00 来源:全民健康网
“瘦肉精”新闻三天两头出现,国人显然已经再难对肉类食品投上信任票。业内人士透露,除了“瘦肉精”,抗生素、重金属超标等“中毒猪”,也是行业内众人皆知的“秘密”。
“瘦肉精”阴魂不散
有笑话说,中国的消费者,通过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补上了化学课。可惜,这并非仅仅是个笑话。“瘦肉精”,就是最近几年中消费者最为熟悉的一个化学名词。“瘦肉精”是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一类兴奋剂的俗名,大多数人原本一辈子也不会与它们打交道,但如今,人们常常怀疑自己每天通过餐桌上的肉类,把这些兴奋剂吃进了肚子。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再次爆出“瘦肉精”案例。央视记者调查揭示,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双汇集团济源公司。节目播出后,“双汇瘦肉精事件”立即发酵成为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如果连著名品牌的肉制品安全都无法保证,是否意味着所有的肉制品都不够安全?
据悉,国务院联合检查小组针对河南“瘦肉精”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将在本周内公布。截至3月25日,国务院联合检查组宣布基本查清河南“瘦肉精”事件中违禁“瘦肉精”的使用来源情况,已发现3个自2007年以来一直制造“瘦肉精”的窝点。河南省政府3月28日通报,截至目前,全省共抽检存栏生猪31万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34头,抓获非法加工生产瘦肉精的重要犯罪嫌疑人2名,并捣毁犯罪窝点,对72人采取了强制措施,排查出添加瘦肉精的猪饲料5.7吨。目前监察部门对53名公职人员进行了调查取证,已移送司法机关12人。
事实上,“瘦肉精”中毒事件在最近几年中频繁出现。2006年,上海发生大规模的“猪肉精”中毒事件,一批来自浙江海盐的生猪,致使数百人中毒入院接受治疗。2009年广州也发生了导致数十人中毒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每一次中毒发生后,相关部门总是全力检查,随后誓言加强监管,但生猪养殖中添加“瘦肉精”,却照样作为行业“”继续存在。
“瘦肉精”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能给养殖户带来直观的利益——猪长得快、肥肉少。同时,养殖者使用“瘦肉精”的风险,在某些地方几乎为零。
传统的“瘦肉精”一般是指盐酸克伦特罗,这种药物原本用于人类疾病——哮喘。盐酸克伦特罗对舒张支气管有很好的疗效,但它也有很多副作用,包括肌肉震颤、恶心、呕吐、头痛、心悸等。由于这类药物的副作用,在治疗哮喘时,盐酸克伦特罗逐渐被其他的药物取代。科研人员后来发现,盐酸克伦特罗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猪肉的瘦肉率,因此,它被用于生猪的饲养。
不过,就像这种药物用于治疗人类哮喘一样,它也会给猪带来副作用。而且,残留在猪肉中的盐酸克伦特罗,在人体中会引起中毒反应,特别是在喜食动物内脏的中国,更容易因为动物内脏残留大量的“瘦肉精”而致人中毒。中国明令禁止盐酸克伦特罗用于生猪养殖,但养殖行业中使用这种“瘦肉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更加让人头痛的是,多种被叫做“新型瘦肉精”的化学药物,也在养殖业中被使用,这些新型兴奋剂,更容易逃脱监管部门的检查。在双汇济源“瘦肉精”事件中,河南一些被检查的生猪,就因尿液莱克多巴胺阳性而被判定使用了“瘦肉精”。而此前的检查中,莱克多巴胺不在检查的范围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莱克多巴胺被鼓吹为“安全的兴奋剂”,理由是相对于传统“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在猪的体内代谢很快,不会对人的健康带来影响。欧盟和中国明令禁止使用莱克多巴胺,但美国允许使用并规定了它在肉制品中的残留量,而日本、新西兰则禁止国内使用,对于进口肉类限制残留量。面对一些人要求中国开放使用莱克多巴胺的呼声,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质量负责人兼检测室主任樊福好说,中国绝对不能对莱克多巴胺开禁。
樊福好所在的实验室,在2010年初曾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莱克多巴胺会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在这次对比实验中,研究者通过检测猪的血液指标发现,食用莱克多巴胺的猪,血液红细胞体积变大,肿胀的红细胞携带氧气的功能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猪机体的生理机能。由于红细胞携氧功能受损,只能通过代偿性肌肉肥大来补充运动需要的氧,所以瘦肉增加了。樊福好认为,这种肌肉其实是一种病态肉,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