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呼唤白求恩,让职业理想永远绽放

http://news.qm120.com2009-11-20 10:31:36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社会万象

  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就要去做

  沈 铿(妇产科副主任):

  弘扬白求恩精神,其实就是呼唤做人的良知和人性的光辉;是呼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是呼唤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呼唤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的完美结合。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回应这个呼唤。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都受到白求恩精神的感召,一路都受到协和老专家的扶持。白求恩精神还体现在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上。就像白求恩说的那样,一名称职的医生就应该有像鹰一样的眼睛,有像老虎一样大胆的心,有一双灵巧的手,还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我们不仅要把白求恩精神当做思想指导,更要作为行动纲领,落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学习他的满腔热情,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要把不断弘扬医学人文精神与我们当前的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张福泉(放疗科主任):

  我的母校是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园里就有白求恩雕像。很早以前,我就立志要做一名像白求恩一样的医生。我来协和医院已经20多年了,这里有一大批白求恩式的医生。协和老教授对病人的那种真诚和耐心总是让人感动。每次与老教授们聊天,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课。大家都知道,院长非常忙。有一次,我看见他就在我前面走,步子迈得非常快,肯定是有要务在身。然而,半路上遇到一位病人问路,他马上停下脚步仔细解答。

  我们医院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没有一条是单纯为了赚钱。比如绩效考核,协和的传统是病人需要什么就考核什么。现在有一些医院在压力下,高风险的手术都不做了,而协和的做法是:医生要是通过高风险的手术给病人解决了困难,就能得到**。即使医院为了做这些手术可能要赔钱,但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还是要做。其实,协和精神和白求恩精神是相互贯通的。尽管工作很累也很苦,但我心里很满足。

  坚守职业信念,让救死扶伤的理想照进现实

  吴欣娟(护理部主任):

  在护理队伍中,也有很多白求恩式的好护士。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全院1400名护士中,去年上夜班超过100天的就有300多人。手术室的贾淑兰老师负责器械消毒工作。40年来,她每天都第一个来到医院,最后一个离开。由于常年刷洗器械,手指都干裂了,但她从未出过一次差错。还有ICU的一位年轻的男护士,8年里,他只回过两次家。连父亲病重他也没时间回去探望。等他最后赶回家时,父亲已经昏迷不醒了。

  从协和护校毕业以来的30年里,我时刻以白求恩精神来激励自己。我觉得在今天的时代纪念白求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70年过去了,形势在变,环境也在变,经济在发展,生活条件在改善,但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会改变的。现在,我们拥有这么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更应该把满腔热忱投入到为病人服务之中去。

  龙 笑(青年医生):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对白求恩精神最深的体会是他对理想的坚守。自从他树立了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理想,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不管病人来自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阶层,他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救治和安慰。这令我非常感动,也非常值得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学习。

  据报道,在加拿大白求恩出生的小镇,前来旅游的人中有70%是中国人。他们来这个小镇,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曾经帮助过中国人的国际主义战士。其实70年来,我们对白求恩精神的呼唤一直没有改变过。而在一个针对国内8城市医生生活状况的调查中,80%的医生提到在工作中没时间喝水,37%的医护人员经历过身边同事过劳猝死事件。还有一个调查,是为了弄清楚老百姓对医生的看法。结果发现,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医生是费力不讨好的职业。然而,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很多学生报考了医学院。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别人,像白求恩那样舍身忘己地救死扶伤。我有理由相信,当他们有一天成为医生的时候,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白衣天使。而这种理想主义光芒的绽放,还需要社会的支持、患者的理解,以及我们医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本报记者余运西整理,图片由北京协和医院提供)

首页123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