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40秒有一个人自杀身亡 自杀高危人群识别
http://news.qm120.com2010-06-02 09:51:37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指出,从传统社会到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工作节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而带来的精神问题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对于这些问题,从心理卫生的层面来看是可以治疗的。最主要的就是从企业到社会要有一个完善的支持系统,这是以良好的心理沟通为基础的。
许燕告诉记者,在处理自杀危机的过程中,试着和有自杀意图的人沟通是第一位的。
对还未实施自杀行动的人,沟通除了要找寻他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等基本信息之外,要了解自杀行为计划的各种细节,进而采取干预行动。例如,“who”——有无其他的人牵涉其中,“what”——什么事件促使他做此决定,“when”——计划何时自杀、“where”——计划在哪里自杀,“how”——打算用何种手段或方法自杀。对于正准备实施自杀行为的人,要说服他暂缓实施,先让他到安全地带,放下手中的危险品,再与他沟通。
沟通时,不要对自杀者所言之事表示震惊,不要去否认他的感受,也不要争辩自杀的价值、替他做心理分析;可以协助他寻求专业的帮助。
“有自杀企图的人,不仅仅是要结束生命,真正的目的是结束痛苦。这是自杀者在事前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许燕说。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半杯水”实验。乐观者在看到“半杯水”时,他们将其视为“半满”,他们从“获益”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反之,悲观者在看到“半杯水”时,将其视为“半空”,从“损失”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正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乐观者更多地体验到的是积极的情绪体验,悲观者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
许燕教授强调,学会自我调节、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