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高考加分背后 权力金钱对教育的渗透
http://news.qm120.com2010-08-13 10:16:13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丑闻频频被曝光
事实上,近年来,高考加分丑闻频频被曝光,大多集中在体育加分、民族成分加分等方面。
湖南省是因体育加分而被揭露问题较多的省份。2006年,中国青年报揭露了湖南上千体育特长生是“水货”,存在地市体育局乱发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情况。此后,湖南省对体育加分政策进行一些改革,但中国青年报今年的调查仍发现,今年经统一测试后获得加分的803名体育竞赛优胜者中,有267人属于武术加分,进一步调查则发现,湖南高考武术加分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交几万元钱参加时间不等的训练后,获得加分十拿九稳。
2009年6月,中国青年报还披露了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二级运动员存在的问题,该校1200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二级运动员有153名,其中很多考号相连。当时据记者调查,这其中,有篮球类二级运动员甚至没怎么摸过篮球。
“三模三电”(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也被归入体育类加分项目,其中的问题备受诟病。
以浙江为例,浙江今年获得体育加分的有1011人,其中三模三电634人(占总数的62.71%)。今年,绍兴市第一中学(90人)、绍兴县柯桥中学(76人)和浙江萧山中学(73人)这三所学校占据了全省今年获得体育加分总人数的23.64%。今年,这三所中学获得加分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加分项目为三模三电。而这恰恰是此前中国青年报连续两年报道浙江省高考体育加分乱象的重演。
2009年,重庆的民族生造假问题备受关注。后据调查,一共查实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这批考生被取消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格。
丑闻曝光后,今年重庆市大幅减少了高考加分的项目和分数,然而,今年重庆加分人数在比例上仍高居全国榜首。
高考加分透明度几何
近年来,随着各类高考加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被媒体一一曝光,对更阳光、更透明的高考加分公示公开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随着教育部将“信息公开公示”列入《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高考加分强制公示元年。
“省级招办负责公布本省(区、市)有关招生政策、计划、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示本地区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等名单。”
“各县级招办和中学分别在其所在地公示本地区、本校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等名单。”
“‘阳光高考’平台、省级招办和高校公示的信息保留至当年年底。县级招办和中学公示的考生有关信息,上报前至少公示10个工作日,并保留至当年8月底。”
以上三句话,是《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对今年高考加分相关信息公开公示的具体规定。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是近年来教育部首次在当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对“信息公开公示”作出规定。这意味着,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招办、有关高校、中学已经成为了当年高考的“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的公示公开义务主体。其中,向社会公众“晒”各类高考加分信息的义务,落在了各省级招办、各县级招办和中学的肩上。
那么,我们的省级招办、县级招办和中学在第一年的表现如何呢?不妨请读者们一起来看一下各省高考加分公示情况。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区、市)中,有28个省(区、市)的教育厅或教育考试院的网站为公众提供了在线查询本省(区、市)相关高考加分信息的服务,但各网站公示的内容和项目均有差异。
依照《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省级招办负责公示“本地区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等名单”。在实践中,多数省级招办都将今年的“本地区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公布在各自省(区、市)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规定”(一般在今年3 月或4月就已经公布)中,而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名单则在高考前后向社会公示(因为部分项目可能需要由考生在高考后通过另行测试才能确认其获得加分资格)。
在公示的项目上,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网站将考生号、考生姓名、毕业中学(报考点)、奖励项目(照顾类型)、项目成绩、照顾类型代码、所获加分分值、民族、所在班级、性别、所在地/户籍、报名序号、考生类别(城市/农村,或应届/往届)等十余个项目都进行了公示,湖北省招办甚至在一些名单中把考生家庭成员情况(包括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也公示在网上,而浙江省招办在公示“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除体育项目外)经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和“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体育项目经认定测试通过的考生名单”时,还公示了相关考生“获取申请加分资格时间” 和“发证单位”。
但也有一些省级招办公示的内容非常有限,只公示了上述项目中的“考生号”、“考生姓名”、“奖励项目”等最基本的3至4项内容。记者统计发现,在采取网上公示的28个省级招办中,江苏、吉林等13个省份公示了7项以上的项目,但也有5个省份公示的项目不足5项。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省级招办虽然公示的项目较多,但有些信息公示得也并不完整,或存在瑕疵。例如,今年黑龙江省高考加分的公示内容可以在“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网站上找到,项目包括报名号、考生号、姓名、考生类别、就读中学和班级、考生特征代码、特征名称、项目或民族等,较为详细;但学科竞赛一项中的“项目”一栏只有部分考生有填写。黑龙江省“体尖生”(即“体育尖子生”——记者注)测试合格名单是另外公布的,项目包括体育考号、考生号、姓名、专项名称、成绩等,比较规范,但没有显示学校信息。再比如,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对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公示的政策类别共有“省级优秀学生”等17项,但对 “省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以上三好学生”和“残障人员”这3项进行查询时,页面显示“对不起,您要查看的信息不存在!”的字样,但底部却又有“共有条”记录的字样。
如果再对相关名单进行仔细比对,还会发现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如浙江省、重庆市对高考加分考生名单的公示项目非常齐全,但如果细看其中的内容,便能找出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如浙江省体育加分考生名单中有一名考生的“加分项目详细名称”是“2009年浙江省青少年锦标赛”,无法判断其参加比赛的具体项目;而另两名考生分别以“2009年“全国足球学校杯”女子足球U-17比赛第八名”和“全国足球学校杯U15、 U17男子足球比赛第11名”的成绩,各获得20分的加分。再如,今年6月1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一份特征信息增补公示中,最后两名考生参加比赛的项目和取得的成绩等信息与原始名单中内容大相径庭,无法判断是工作人员在录入时出现的失误,还是另有其他原因。